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19章:快成展覽會了(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2078更新時間:2019-01-29 00:22:58

    並不是所有南方人都被隔離在朝堂之外,是那些在漢軍南下時……或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與漢國產生互動的群體,才在官場上沒有一席之地。

    對於士人來講,他們絕對不願意被隔離在朝堂之外,那代表著他們的人生會失去意義,家族無法得到發展,甚至是出現憂患。畢竟任何文明的任何家族想要發展家族最佳捷徑就是有權,掌握權力之後有的是便利手段來壯大家族。

    其他文明暫時就不了,諸夏文明想要發展和壯大家族的通暢大道就是當官,手中有權就能將家族發展起來。這一點能夠從翻閱史書找到太多的例子,太多原本一文不值的人有了官身之後立刻翻身。

    有權當然不能保證絕對的安全,可是沒權就注定沒有安全。對於世家大族來,他們的安全就是和統治者綁到一塊,成為統治階層的一份子,絕對不能成為邊緣人物。

    元朔六年之前,想要在漢國當官的難度其實不大,有難度的是當官之後保住官位乃至於升官。

    在元朔六年之後,因為官場某種程度的飽和,想要再獲得官位開始變得困難。對本來就有機會躋身官場的人是那樣,對於美機會躋身官場的人來就更困難,比如原先一些過於傲嬌的人。

    “他們好像搞錯了一件事情。”劉彥不知道該是哭笑不得,還是哭笑不得:“寡人頒布招賢令並不是取士。”

    是劉彥沒搞明白才對,任何一次的招賢令都會有人發達,與聽取文化人意見並沒有什麽衝突的地方。要是誰出來的觀點被認可,肯定是要被賞識,賞識了就要用起來,想用就要給予官位,難道不是這樣?

    曾經的衛國人士鞅,他在魏國並不得用,知道秦國君王在求賢而去,成功用自己的思想和學吸引了秦國君王,不就從一介白身一躍成為舉足輕重的大官。他也沒有辜負秦孝公嬴渠梁的期待和看重,變法使秦國圖強,一改秦國之前的頹廢態勢,還奠基了秦國橫掃八荒六合的基礎。

    再有戰國時期的燕國一例,樂毅先在趙國出仕但是沒得到重用,發生餓死趙武靈王的事件之後離開趙國前往魏國,卻是沒在魏國出仕當官,後麵聽聞燕王姬職鑄黃金台廣納賢士就去了,被拜為上將軍,幹出了合眾攻齊的大業,率領五國聯軍連下齊國七十餘城,創造了諸夏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

    還有太多例子了,基本上都是自己的思想和學(本事)打動了統治者,結果一躍成為該國的重臣,還都幹出了大事業在青史上留了名。

    不是文化人根本就無法清除認知到招賢令代表著什麽,那是某個人很可能從此踏上登之梯,真要有本事就注定會得到龐大利益的同時還能在史書上留下一筆,對文化人的吸引力無限高。

    招賢令就意味著取才而用,劉彥那麽的後果是讓聽到的人一陣訝異和納悶,卻是沒人會吭什麽聲,抱著你是老大,你喜歡就好,之類的態度,甚至還會有些幸災樂禍。

    “因招賢令而來長安者,眾三百餘。”崔宗似乎是有些近視,稍微將手中的名單抬高一點點,頭也低下去一點點,念了一些人的名字,後麵歸納:“北方士人占其有三成,南方士人占其六成,餘下來自邊荒。”

    能夠被稱呼為邊荒的地方就真的是很偏僻和荒涼,漢國目前的邊荒就是東北、草原、半島、嶺南和中南半島。這麽些地方還能出現士人,對於當代來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很難是不是之前為了躲避戰亂跑出去避難的家族。

    “除卻士人,又有沙彌、術士和僧。”崔宗將沙彌和僧分開是有理由的,目前的沙彌就是真正的出家人,僧則是一些行客(苦行僧)之類的人物。他頓了一頓才繼續:“異國之人亦是向鴻儒館請求參與。”

    另外一點,術士其實就是道士,隻是現在的道士專門指一些對養生很有手段的人,術士才是真正用來稱呼宗1教人士。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