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26章:不作不會死(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2238更新時間:2019-01-29 00:23:00

    劉彥是拿王猛在當丞相在培養。

    丞相是百官之首,懂得內政隻是基本素養,對軍事也不能七竅通了六竅,甚至是對外也要有深刻的認知。

    漢國會比之前的任何一個朝代都要複雜,擔任丞相不會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麵對的局麵絕對會是前所未有,沒有足夠的素養根本就無法挑起擔子。

    王猛出了宮城還是滿心的激動和沉重感,不是他察覺自己被當成丞相在培養。他多少知道劉彥的看重,知道自己的前程會很遠大,被看重是幸運也是壓力,曆史上被君王看重和寵信的人非常,誰都不會是一帆風順,倒在半途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王兄?”

    王猛轉頭看去,看到招呼自己的人是荀蕤稍微愣了愣神。

    荀蕤是荀羨的兄長,是作為“潁川荀氏”的嫡長子。

    荀氏在東漢時期絕對是名門望族,總袁紹那一家子是四世三公,可荀氏與袁氏相比起來真的是一點不差。另外由於東漢是豪族政治,當時的司馬氏、楊氏、陳氏、鍾氏等一些家族也都是絕對的名門望族,哪個家族都有人出任過東漢的重臣,坐過三公寶座的人簡直不要太多。

    荀蕤身邊的人不少,基本是來自南方的世家子,他們一塊待在宮門附近等的就是王猛。

    王猛是建康令,接觸過不少南方的家族,認得在場的大多數人,基本都是某個家族的嫡長子。他被先行禮再回禮,用著困惑的表情問:“諸君?”

    荀蕤與王猛接觸的次數不少,可以交情還不錯,要不然也不是那麽親昵的稱呼。隻是他的歲數要年長王猛一些,稱“兄”卻是因為王猛作為父母官,按照目前的習俗“兄”也是敬稱的一種,可沒有後世那麽隨意。

    “蕤與眾人是專門前來尋王兄。”荀蕤完,旁邊的人不是點頭就是出言附合。他比了一個請的姿勢,才:“今日眾俊才將聚會言‘王事’,特來請王兄與席。”

    當局要匯集諸夏眾學,搞一個夏學。風聲是當朝重臣用各種渠道傳出去,更有桑虞和呂議已經親自下場,已經是形成了一種風潮。

    現如今的舊長安匯集了太多的文化人,他們本來是為了招賢令而來,與劉彥的見麵卻隻是在冬至節遠遠地見了一次,實際上是沒有人能有和劉彥就近話的機會,更談不上獻上自己的“美人”給劉彥了。

    有太多的人在精心準備著,令他們沒想到的是都沒能等來君王的謁見,一股“夏學之風”卻是吹了起來,得知是當朝重臣的傳播,甚至是禦使大夫和典客親自下場,可以一時間是被搞懵了。

    夏學當然不是新出現的一種學,指的是當局將所有諸夏文化認為是一體,不管是儒學還是什麽學都是夏學體係下的一個分支。

    那個法簡直是再正確不過了,任何學隻要覺得自己不是“胡夷之”,不是諸夏學又是什麽。隻是先前沒人提出這麽明確的觀念,將一切諸夏學都認為是一體,哪怕是學有不同之處,甚至是有衝突,都依然是諸夏學的一部分。

    夏學的觀念被提出來之後,世界上就隻剩下兩種文化,那就是屬於諸夏的文化和不是諸夏的文化,搞得一些摩拳擦掌要幹翻其它學派的某些人很是心傷。都是屬於一體的某個分支了,可以有競爭卻不能消滅,等於是任何學派都有死灰複燃的機會,互相幹起架來可都得悠著點,要不然今過於狠,不知道什麽時候就該被更狠的對待。

    王猛今年才二十三歲,比在場的大多數人都要年輕。他當然知道是眾人為什麽會尊敬自己,不是簡單的作為建康令,是曾經當過君王貼身秘書郎帶來的加持。

    “令則兄也在嗎?”王猛的是荀羨。

    每一年的冬至節,級別足夠的官員不是實在走不開就必須回到中樞述職,一些級別不夠的官員也會有君王的親自召喚,像是王猛就是屬於被點名的人之一,同樣當過君王貼身秘書郎的荀羨肯定也沒跑,才有王猛的那麽一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