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51章:嚇尿了啊!(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2058更新時間:2019-01-29 00:23:05

    大海之上,數之不清的船隻編隊而行,遠遠看去船隻的縱列竟是看不到盡頭,一副船帆遮蓋日的景象。

    李邁自然是身處艦隊的旗艦之上,他站在雀室(艦橋)窗戶邊緣,看著一眼看不到的盡頭的艦隊,滿心感概的同時,為自己能夠率領這麽一支龐大的艦隊而滿是胸懷壯誌。

    漢國有海軍的概念是早在建國之初,當時還自稱漢部的漢軍就已經掌握了東海和黃海,多次利用海航的便利避開石碣趙軍的鋒芒。

    恰恰是早期就對海洋有足夠的認識,開啟了開辟海航資源的旅程,便是每年從大海獲取的海產就支撐起了肉類補給,豐富了軍民的餐桌,也是攝取了更多營養的軍民身體更加健壯。

    到元朔九年之後,漢人出海已經不限製在東海和黃海,是漢家疆域的沿海都能看到出海漁獵的船隻,比如夷州之外的海域,自然還包括漲海(既南1海),更遠的都有出島鏈的漁船,僅是捕捉體積的魚蝦也不再滿足漢人,有那麽一些船隊還特意去捕殺鯨魚。

    對大海的開發和利用開啟了漢人另外的賦技能,就是怎麽吃海產方麵,延伸出怎麽使海鮮經過處理能運得更遠。畢竟將海鮮販賣到內陸的價格肯定是要高一些,有利益就會有人想方設法,各式各樣的手段也就如雨後春筍那般。

    大海毫無疑問是一座巨大的寶庫,不止是限製在海產方麵,尤其是太多島嶼的發現增加了寶庫的種類,像是呂宋和周邊群島上麵的香料,又比如某些海域盛產的珍珠與珊瑚,更少不了一些海島上有露金礦之類。漢人比較喜歡的翡翠等物更是不少,倒是寶石什麽的價值還沒有被激發出來。

    有那麽一些事情,漢人探索海洋期間,上了不止一處島嶼,發現那裏的野人搭建房舍的木材是非常名貴的檀香木,隨便堆著用來當做餐桌的石頭壓根就是翡翠或寶石的原石。

    野人自然是不知道香木的珍貴,對翡翠和寶石也沒有什麽價值觀念,甚至都不知道金燦燦的金子有什麽稀奇,可漢人知道那些都是好玩意。

    現如今的漢人做事還是比較直接,真沒幹拿一些不值錢玩意和野人換的習慣,能幹一票就直接操刀子上,一時間吃不下來就會呼朋喚友,要是連呼朋喚友都吃不下就會招呼軍隊,許多與世無爭的野人部落就那麽提早退出了世界的舞台。

    太多隨隨便便都能尋找到寶藏的例子,一傳再傳激起了漢人出海尋寶的熱情,哪怕隻是有很少人能夠發財,可的確是證實了海外滿是寶庫的傳言,自然是讓更多想發財又有冒險精神的漢人出海。

    劉彥對民間的出海熱情是樂見其成的態度,哪怕這種現象是加大官府對民間的管理難度。

    為什麽曆朝曆代都在嚴格控製對海洋的探索?其實就是因為憂慮太多的百姓出海,去到他們根本就管不到的地方。太多的百姓出海,那麽就會造成人口流失,要知道考核地方官政績的其中一項就是人口多寡。再來是,大海是充滿野性的地方,再是老實的人一旦有在海上生活的經曆都會變得剽悍,他們發財之後回到家鄉比任何誰都難以管束。

    每個朝代的政權,他們連百姓在陸地上的活動範圍都控製得死死的,又怎麽會允許百姓去到海上?

    劉彥卻是很清楚予不取必受其咎的道理,他連陸地上的人口流動都不限製,更加沒可能去限製出海。至於增加對百姓的管理難度什麽的,他又不是要當個“牧羊人”,相反很渴望治下的百姓每個都如狼似虎。

    軟弱的民族哪怕是能存在一時,遭遇到夠強夠狠的異族也會被消滅,漢人又不是沒有險些被滅族的經曆。

    目前大海上沒有什麽像樣的勢力,任何反抗都會被漢人輕易碾碎,能容易將大海歸於漢人之手的時候不幹,等別人得了先手再去就沒有那麽容易了。

    作為穿越者的劉彥不是不知道有明一代的下西洋,他可不會明明能輕易控製海洋的時候手軟,等發現海上有了威脅才後悔莫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