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56章:血盆大口(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2214更新時間:2019-01-29 00:23:07

    “全殲了阿三的陸軍,僅有少量敵軍戰船得以逃脫?”

    劉彥是在戰事結束的一個月後才接到來自前線的戰報,他對出現這樣的結果並沒有覺得任何意外,己方出動了那麽龐大的艦隊,要不是突然出現風暴之類的大自然災害,獲得勝利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差別就是損失多少和消滅多少。

    戰報之中,桓溫詳細地介紹海軍的交戰經過,很特意地指出海軍缺乏接舷戰的經驗,劉彥卻是清楚是什麽原因。

    係統出產的弩船本就是遠程兵種,要不是安排非係統士兵上船的話,情況還會更加糟糕一點。

    凡事就沒有什麽盡善盡美,劉彥已經有了這種逆的金手指,真不能奢望更多,別是接舷戰打得糟糕無比,就算是遠程互相攻擊處於劣勢,能做的也就是用數量去堆死對手,一切隻因為損失得起。

    【所以才要鼓勵航海啊!】劉彥知道征服大海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漫長的時間來培養水手,海軍的培養時間需要更多:【係統弩船不能是一個過渡,可未來並不屬於他們。】

    兩場海戰,漢軍這邊直接戰沉的有六十七艘,失去戰力需要返修的接近百艘。以出動兩千艘戰船的規模來看,不足一成的戰損似乎也沒有什麽,可他們交戰的敵軍卻隻是不到三百艘,那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了。

    係統出產的船隻有著這種那種的缺點,單憑可以遠航就是一個優點,要是沒有係統出產的船隻,漢國別是出兵阿三洋,就是臨近的中南半島都無法愉快玩耍。

    沒開任何玩笑,係統的出產可以是物廉價美,一艘人工打造的戰船,哪怕隻是中型戰船也通常需要耗時至少三個月,人工費用和材料費用合計三十萬錢左右。一艘、十艘看著好像也沒什麽,可數量越多耗費就越多,還不是想造多少就能造多少,至少是沒有足夠的工匠去造。

    係統出產的船隻就不一樣了,雖然也需要時間,可是耗時遠比人工製造少,還不需要人工費用,隻是消耗材料,更逆是自配船員。

    劉彥有這樣的艦隊麵對任何一個對手都不會虛,隻要資源能跟得上的話,就是與全世界所有國家打海戰也能硬剛,差別就是他覺得有沒有那個必要。

    顯然早期劉彥覺得沒必要,到了目前這個階段卻是有必要了。

    “敵之艦隊一再受挫,必不敢再行主動出擊之心。”徐正對海戰不熟悉,看戰報是損失一成大部分消滅敵海軍覺得是一場大勝:“征南將軍判定可以乘勝重新封鎖海疆,臣以為可行。”

    那一場海戰是為了消除平蠻校尉部的威脅,還是為了專心應對陸上敵軍做準備,海上獲得勝利自然是該再接再厲,接下來桓溫該做的卻是消滅陸上敵之聯軍為主。

    戰報上麵隻是談了一下陸上戰事,桓溫之前對怎麽打陸戰已經做過詳細的匯報,要是情況不出現變化的話,無非就是誘敵深入不成就直接正麵剛。

    “叢林環境複雜……”徐正停頓了一下,像是在思考什麽,過了一會才繼續道:“臣以為,或可再從倭列島征集兵源?”

    劉彥自然是不無不可,漢國對倭列島的控製力很強,上麵的各國貴族萬分渴望內附,底層對於有可能成為大漢一員是什麽都願意幹。

    漢國本著廢物利用的心理,可沒覺得倭人順從就應該善待,倭人青壯不是被調出來當仆從軍,就是證調到各種礦場,基本覺得倭人為漢國的霸業流血和流汗是理所當然。

    “若順利,明歲便會登陸阿三本土作戰。”劉彥稍微一想都覺得步子邁得不,卻也認為就該這樣:“介時有各國聯軍參戰,阿三疆域卻是太大,理當多多調集倭人遠征。”

    登陸阿三本土是早就有相關計劃,一開始就沒有想投入多少常備軍,甚至郡縣兵也沒想投入太多,是打算用倭人為漢國的霸業流盡鮮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