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77章:慕克國?沒聽過(1/4)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2470更新時間:2019-01-29 00:23:12

    秋季下旬的關中,往年該下的雨沒有下,氣候也一點都看不出會下雪的樣子。

    在關中西北方向的區域,土地幹裂的情況越加嚴重,尤其是以一些平原地帶的幹旱最為嚴重。

    “弱水下遊幹枯了。”紀昌手裏拿的是近期西北匯集過來的奏報,他所的弱水是居延澤這一個大湖泊延伸出來的一條大支流:“弱水下遊幹枯,分出去的河水、溪水全變成了幹枯的河床。”

    居延澤是由兩個湖泊組成,位於北麵的湖泊麵積較大,南麵的湖泊較,它們自漢人沒有踏足這一片土地的時候就存在,匈奴時期是作為休屠、白羊、渾邪的共同放牧區。

    長期沒有下雨,兩年之內下雪的量也是很少,西北本身就是一個高原地帶,懂得地理常識的人都應該明白一點,高原的地下水曆來就不充足,再缺乏足夠的降雨量,水又被蒸發掉,一旦缺水一定就是大麵積的災害。

    西北有兩個大湖泊和一個湖泊。

    兩個大湖泊分別是居延澤和冥澤,它們分別又維持著弱水和冥水的兩條大河係,同時弱水和冥水又延伸出多條的支流,算得上是提供西北的用水,尤其是對灌溉係統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性。

    湖泊沒有一個正兒八經的名字,它在長久的時間之內是被稱呼為綠洲,也就是玉門關北麵的一個湖泊,偏偏玉門關以北就是一個多戈壁環境,湖泊再往前數十裏則就是沙漠,會被當地人取名綠洲也就情有可原。

    缺乏足夠的降雨前提下,居延澤、冥澤和綠洲的水位都在急速下降,聯動的就是依靠湖泊供水的河水出現河床降低現象。上遊沒有足夠的供水,下遊肯定是要河床見底,處於下遊的人們哪可能不缺水。

    馬上就是元朔十年(公元三五一年),西北的旱情越來越嚴重,關中以及關東也顯示出幹旱的跡象,漢國最為迫在眉睫的就是應對無可避免的災,還有旱災之後必然會隨之而來的蝗災。

    “我們廣布人手,暫時沒有發現蝗蟲大肆活動的跡象。”紀昌偵查蝗蟲是在草原方向,既然西北已經爆發旱情,那麽蝗蟲大肆肆虐必然就會發生:“沒人搞得清楚為什麽會突然出現大量的蝗蟲。”

    蝗蟲趨水喜窪,蝗災往往和嚴重旱災相伴而生,由幹旱地方成群遷往低窪易澇地方。有所謂“旱極而蝗”、“久旱必有蝗”之。可是真的沒人搞明白是原先就有那麽多的蝗蟲,還是在旱災發生之後突然出現那麽多蝗蟲。

    “已經命人收集蝗蟲了。”蔡優多少是有些愁眉苦臉,他堂堂的治粟內史竟然主持研究怎麽吃蝗蟲:“油炸的確能吃,敢吃的確是一種美味。”

    吃蟲子?諸夏不是沒有過吃蟲子的愛好,例如蠶在一開始就被當成一種食物,還是後麵發現蠶絲的作用,蠶才避免上餐桌的命運。

    西南的吃蟲子更發展出了多樣性,包括廣州、交州、寧州也有了新的飲食文化,別是吃蟲子,就好像沒有當地人不敢吃的東西。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