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92章:還有這好事?(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2022更新時間:2019-01-29 00:23:16

    諸夏的王朝自秦帝國之後就是一直追求中央集權,又從漢初之後就強調強幹弱枝,任何時候都要保證中央實力的絕對優勢。

    事實也證明隻要中央擁有絕對優勢的實力,國家總是能夠保持絕對的穩定,屢次這種現象下國家基本是走向了盛世。

    可是一旦中央的實力衰弱,地方上出現了強橫的人物,中央又無法及時處理不穩定因素,國家就會進入到動蕩期。

    當然了,桓溫或袁喬才不會去為基亞努什阿爾塔阿爾達希爾介紹那些。

    “我所了解到的……,晉朝?你們是這麽稱呼上一個王朝的吧?”基亞努什阿爾塔阿爾達希爾一陣獨白之後,見到桓溫和袁喬的臉色緩和下來,鬆了口氣的同時有了求知欲望:“晉朝雖然也是中央集權,可是正因為這樣,各個王爵為了爭奪皇帝的位置,導致國家元氣大傷?”

    諸夏的皇帝就是至尊,恰恰因為皇帝的至高無上,但凡是有實力有機會,誰都會向那一張寶座發起衝擊。

    “我們的君主按照你們的法,就是‘共主’,大家效忠於君主,可是無論從法理還是其它方麵,並不需要必須完全聽從。”基亞努什阿爾塔阿爾達希爾的法讓桓溫和袁喬想到了周王室。他見到兩人頷首,繼續往下:“就是因為那樣,王位雖然尊貴,可是並不如皇帝的寶座那樣吸引人。”

    桓溫和袁喬可以理解,要是成為王依然沒有生殺予奪的權力,那樣的王座吸引力真的會下降許多。

    “我們與羅馬的戰爭大多數時間是處在弱勢,隻有大領主們團結起來才能與羅馬相抗衡。”基亞努什阿爾塔阿爾達希爾苦笑了一下,道:“但是通常想要做到團結太難了。”

    桓溫對遠征波斯很有興趣,有一段時間是從不多的資料和情報中做過了解。他所知道的是,波斯人與大秦人較量了千多年,絕大部分的時間裏波斯人還真的都是處於劣勢,也就不難明白基亞努什阿爾塔阿爾達希爾怎麽生起了學習漢家製度的原因。

    諸夏已經習慣了中央集權的製度,與諸夏相反的是,其餘文明還是處在分封製度當中。

    到底是哪種製度好,其實真的很難判定,再好的製度也經不起足夠愚蠢的人去搞砸了,再爛的製度在睿智的人手裏也能玩出花樣。

    要是讓諸夏的人來認為,他們是因為有了春秋戰國的曆史作為借鑒,下意識就覺得分封是一切至亂的根源,可事實真的是那樣嗎?

    像是波斯薩珊和羅馬的分封,他們得是各地方的領主實力強大,國家才會走向擴張時期,又從對外的掠奪中保持了國內的昌盛。

    相反的是一旦羅馬人和波斯人的中央強大起來,統治者必然是會與地方上的領主進入較量期,結果是陷入內耗期,或是出現內戰,又或者是相對和平的僵持,反正就會陷入到蕭條時期。

    “這一點我竟然完全無法反駁。”基亞努什阿爾塔阿爾達希爾剛才聽到了什麽?是桓溫講羅馬的三巨頭時期舊事。他摸著下巴陷入思索:“的確。他們三人為了取悅羅馬人(羅馬城有選票的公民),一再對外發動戰爭,凱撒主要征服高盧,克拉蘇征討北非以及希臘,龐貝與日耳曼人和高盧人征戰,他們的出發點是為了選舉成為行政官,但是真的擴張了羅馬的國土。”

    還有後麵的事,就是凱撒在那一場競爭中獲得勝出,可是因為凱撒的實力真的是太強了,不但是競爭失敗的那些人走到一起,連帶之前兩不相幫或本來是幫助凱撒的一些人,全麵成了凱撒的反對者。其中或許有凱撒一些政策的關係,比如野蠻人竟然能成為羅馬公民,根本原因卻是凱撒強到能隨意收拾誰,致使誰都心生忌憚。

    不管是羅馬人還是波斯人,他們就沒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法,統治者能帶來好處才會被認可為統治者,不能帶來好處還會損害利益,基本上就是用直接的行動送統治者去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