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810章:大漢的未來(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1688更新時間:2019-01-29 00:23:21

    火器列裝是遲早的事情,必然是一種先裝備核心部隊,再向其餘部隊延伸的過程。

    由核心部隊最先列裝,有關於忠誠度的考慮,另一方麵何嚐不是產量受到製約。畢竟產量也就那麽些,等哪產能達到需求,才會是列裝更多部隊。

    目前的漢國每月大概是能出產二十門到三十門的各種口徑火炮,首先是受於材料的製約,並不是沒有足夠的工匠。

    現在的火炮使用的材料並不是鋼材,主要是使用銅,倒也符合火炮的進化過程,先把青銅炮給玩熟悉了,慢慢尋找能發揮更優秀性能的材料,也就是一個材料的研究過程,得等待一項材料被琢磨透了才會有更新換代的步驟。

    漢國現在其實是有鋼這麽一種產物,那不過是對鐵礦更深層的一種提煉,其中還要涉及到化學,例如化學添加劑以及一些比例方麵,不過都離不開對溫度的提升。

    現在全世界能生產鋼的民族絕對不多,漢人算一個,阿三也是其中的一個,再來就是羅馬人和波斯人,其餘就真的沒有了。有許許多多的民族連青銅的冶煉技巧都沒有掌握,更別鐵或是鋼。

    印第安人花了數千年的時間一直都沒能掌握金屬冶煉技術,世界島這邊都進入到火器階段,他們卻還是過著石器時代的生活。是什麽原因讓印第安人這麽不開化?原因並不是他們蠢,其實是北美就特麽沒露的銅礦,首先缺乏材料來點開“冶煉科技線”,青銅階段都沒有進入。不知道金屬是啥玩意,相關探測技術沒有被延伸出來,鐵器時代,鋼材時代……反正就是沒辦法點開。

    人類首次發現礦石竟然可以製作成為銅器或是鐵器,是火山熔岩的功勞,使人類知道原來溫度足夠,再找對正確的礦石,就能夠使用加溫燃燒的方式冶煉出自己想要的金屬,然後才是針對各種金屬進行各種加工。

    所有的科技都是建立在假和猜想的基礎,很多時候明明有足夠的技術去製作出一樣東西,可就是因為沒有相關的概念,製作自然也就無從談起。

    諸夏在弄出火藥之後,走了幾百年的“路”才使用在軍事用途,不過那個過程是被來自草原稱呼為蒙古的遊牧民族打斷,自那之後在火器方麵的研究開始落後於歐羅巴。

    要對火藥的利用是被野蠻打斷,許許多多的科技其實就是諸夏自己給鎖死了,功勞自然是排斥奇技淫巧的儒家,對工匠的蔑視和鄙視本身就是在自絕前路,要不然春秋戰國時期還玩得很溜的機械研究,怎麽越到後麵越走回去?

    劉彥是絕對不會走錯誤的道路,非但不會自絕前路,還會沿著自己所知道的路線堅定地走下去。讓他去親自動手當然屬於不可能,可是他能夠作為嘴炮導師的存在,提出相關的概念,自然會有無數人去進行研究。

    “不用十年,大漢就會大變樣了。”劉彥現在是與幾位眾臣一塊乘坐在馬拉的軌道車上麵,感受著什麽叫輪轉風馳:“先秦就發明出馳道,到了我們這一代才又讓他重新現世。”

    的確啊,馳道在先秦就被廣泛使用,戰時擔負運算輜重的重任,平時也是提供民間轉貨或是運人使用,可隨著秦帝國的崩塌,馳道竟然就那麽消失了。

    與秦帝國一塊消失的可不止是馳道,還有流水線作業也消失,真不知道漢帝國是真不知道那些技術,還是為了與秦帝國劃清界限幹脆拋棄。

    要老劉家為了與秦帝國劃清界限才摒棄馳道和流水線作業好像也不對,老劉家連秦帝國的製度都繼承了,沒道理會去摒棄於國有利的技術,那究竟是怎麽一個回事?

    其實很簡單,秦末戰亂就是一次大洗牌,先經曆了秦帝國的崩塌,再有劉邦、項羽等等諸多諸侯的相爭,再進入到楚漢相爭階段,戰火不但致使人口大量銳減,許許多多的史料也是被毀和丟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