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814章:仇恨轉嫁(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2104更新時間:2019-01-29 00:23:22

    劉彥這一支隊伍重新出發之前下了一場雪,當地人前一年的降雪要晚一些,今年的首場降雪則是與以往氣候正常的時候同時間。

    從全國各地匯集過來的信息表明一點,氣候的確是在恢複正常,連帶中原的氣候也是慢慢恢複往常,今年的秋季有開始下雨,各地的幹旱得到緩解。

    有開始在下雨對於整個漢國都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劉彥就開始懷疑自己的記憶是不是出現錯誤。

    其實劉彥的記憶沒有發生錯誤,是他們在草原放了那把火改變了氣候,使降雨提前了那麽幾個月。

    在原版的曆史上,慕容燕國南下中原恰好是碰上了旱災,那時候他們以為是冉閔死而生怨,進行了很正式的祭奠,並且追封冉閔為武掉王,很巧合的是各地氣候逐漸變得正常,大自然的氣候轉變也就被牽扯到神神道道的那方麵。

    東北的首場降雪並不大,至少是不會影響趕路,隻是劉彥等人可沒了馳道坐,乘坐的是車輦。

    在這麽一片地方,舉目四望就是一片蠻荒,除了森林便是各種植物叢,能讓劉彥看到有文明氣息的就是被修建起來的道路。

    東北的伐木業十分興盛,道路上時時刻刻都有車隊運送木材。或者零碎的木材其實是沒有運輸的必要,能被運走的基本是巨木,尤其是需要十來人合抱的巨木,它們大部分是會被運到馬石津那邊,經由船運走海路再進長江水道,然後走陸路運往長安。

    新長安的初期建設是進入尾聲,可並不代表完全修建完畢,巨木可以提供作為新宮闕的材料,某些區域需要修建行宮也能用上。

    漢國現在是有四個行政中心,新長安當然是首都,臨淄、鄴城、建康則作為陪都一般的存在。除開新長安的宮城是新建設之外,臨淄的宮城也是在劉彥手裏建造起來,鄴城和建康就屬於是接收的類型了。

    因為擴張過於迅速,許多新的開拓地是暫時沒有正式的官方名字,稱呼一部分是延續當地人的叫法,另外一些就是漢人根據當地的地形有個稱呼,也許以後會成為被官方承認的地名,不過那是進行地圖繪製才需要考慮的事情了。

    劉彥是在二十後抵達牡丹江邊上的平原,會需要二十是中間又有雪摻雜雨。

    牡丹江現在並不叫牡丹江,當地的野人是稱呼為忽兒海河,劉彥依稀是記得有聽過忽兒海河這個名字,隻是難以進行確定,也沒有搞明白是不是野人的叫法被延續下去,才會在某個地方聽到或是見過相關記載。

    “這個地方比西北的平原還開闊啊!”庾翼也就隻能拿西北平原來對比,隻是一個看去滿地黃沙,這邊看去是一片雪白:“開墾的時候是直接放火燒掉叢林?”

    “並不是。”呂泰是主持開發的人員之一,對開發過程倒是了解:“我們先將有用的樹木進行砍伐,探索了其餘可利用資源,最後才放的火。”

    以前這裏是什麽模樣已經看不出來了,取代的就是一片被設上田埂的田野,某些地段的樹木是移植栽種,也有著分布的農莊,反正一切都不是原來的蠻荒景象。

    劉彥比較關注的是:“此地田畝多少頃?”

    “五萬頃。”呂泰對相關數據記得很清楚,他指向了北邊和東邊,道:“此地僅是產糧地之一,北部和東部相加起來,已經開發三十八萬頃。”

    超過二百五十萬人,用了將近兩年的時間開墾出三十八萬頃農田,得的是效率真的不怎麽樣。不過現在也就能達到這個程度,畢竟麵對的是蠻荒的環境,一切基本又是靠人力,可不是機械化開墾模式。能夠達到這個開墾速度,主要還是依靠縱火……

    劉彥向東南邊看去,那邊就能看到綿長的山區,要是他沒有記錯,那裏應該是長白山山脈?

    這一邊的位置是在現代牡丹江市的東北方向,也就是泛黑龍江地區?劉彥讓拿來山川輿圖,一看就能更準確地辨認方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