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878章:絕對是有什麽搞錯了(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9632更新時間:2019-01-29 00:23:38

    己方傷亡不足兩千,卻是殺掉或俘虜了三萬四千多的阿三,戰損比例是驚人的一比十七。

    若是以戰死的戰損比例來算,陣亡比例則是一比九十。

    作為代價,漢軍消耗了八十餘萬的箭,差不多是三十發箭取得一個戰果的樣子。

    因為是漢軍在戰場處於推進的態勢,發射出去的箭能夠回收,實際上並沒有消耗掉八十萬那麽多。不可回收利用的箭是少數,三之內漢軍損耗掉的箭其實隻有六萬左右。

    漢軍這種不急不緩的戰法會讓旁觀者覺得枯燥,對於阿三來則是渾身上下都難受。

    阿三並不是沒有嚐試過反撲,他們鼓起了最大的勇氣,嗷嗷叫想要奪回被漢軍占領的營區,麵對漢軍箭陣卻是屢屢衝鋒路上倒下十之二三,人還沒有靠近漢軍百米之內剛剛鼓起的勇氣早就泄了。

    阿三們經常是衝到一半又灰溜溜地往回逃,向後跑的時候又被射翻十之三四,連漢軍士兵的毛都沒摸到一根,一個衝鋒的千人隊隻剩下不到一半回去瑟瑟發抖。

    不是阿三們無能,是漢軍的弓弩結合著實是太恐怖了。

    追述個數百年,作為曾經亞洲大陸最強的遊牧民族匈奴人,他們集結數十萬大軍去圍攻一支連帶民伕和輔兵加起來隻有五千人的(西)漢軍,雙方連續更換場地,又是曆經後麵的包圍戰,匈奴人倒下了數萬人還奈何(西)漢軍不得,後麵還是那支(西)漢軍箭矢消耗沒了才讓戰事有了最終結果。

    曆史無數次一再證明一點,無論是攻堅戰還是防禦戰,一旦有足夠的弓弩手和箭矢儲備量不缺,就是攻無不克和堅若磐石,尤其是占據了射程優勢的前提下,並不是敢死人就能改變戰爭走向,也不是攻擊方(防守方)勇不勇敢能夠決定戰爭勝敗,能夠決定戰爭的是箭矢什麽時候消耗殆盡。

    “我們儲備的各類箭矢合起來超過八百萬!”桓溫沒瞎胡,真實的數量就是這樣:“過來就是打滅國之戰!”

    這一支遠征軍,屬於常備軍編製的漢軍隻有六萬人,郡縣兵的數量達到八萬,帶了八萬部的各型號弩機,不同張力的弓有十二萬把。

    隻算弩機和弓的數量是,誰都能操作弩,想要挽弓射箭精準很難,可隻是拉弦射箭並不難。

    弩是機械,操作起來並沒有什麽難度,很容易就學會了。想要當一名合格的弩兵,困難的是學習在各種不同的口令下,按照每一個口令的要求去進行拋射、平射、攢射、漫射,也就是難在執行口令上麵。

    操作弓遠比操作弩困難得多,別看隻是一手持弓一手拉弦搭箭,可是該怎麽個持弓法,該怎麽個拉弦搭箭法,鬆掉弦該怎麽與將要射出去的箭進行瞬間的配合,持弓的角度和穩重會不會,都決定了能能射多遠和能不能射準。

    弓箭手同時也要懂的聽從口令去射不同的箭,複雜程度遠超弩兵。這樣一來弓箭手的訓練難度遠超弩兵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