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960章:良工不示人以樸(1/4)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3632更新時間:2019-01-29 00:23:59

    科技的進步就是打開一扇扇的大門,很多時候是隻要走到了那一步,輕輕一推就能讓門張開,更多的時候則是門哪怕是有了縫隙也難以全部張開。

    槍械是由一個由一個零件和部件組裝而成,有那麽一些零件不附合規格,哪怕是能夠進行射擊,可是性能必然存在缺陷,壽命也會遭到縮短。

    與十二式步槍相比,還沒有命名的機槍構造要更加複雜。

    “除了基座之外,它是由兩百四十三個零件組裝而成,大的部件就是槍械外殼以及槍管,裏麵的零件最隻有四毫米。”張石盡管沒奢望試射能打完一條彈鏈,卻是沒想到連二十秒都沒能撐得過去:“退殼裝置和擊發裝置還在完善……”

    劉彥剛才就看發射的時候槍身抖得厲害,很明顯發射時產生的後坐力有些驚人,要是槍械的零件咬合力不夠,一再抖動必然是會出現故障,那麽恐怕不單單是退殼裝置有問題,是整部機槍都存在問題。

    有玩過拚裝的人都應該明白一個道理,各種零件互相組裝起來,咬齒很難做到足夠的咬合,一定要有螺絲來進行近一步的加強,要是僅僅靠各個零件之間的咬合很難做到絕對緊密,稍微抖那麽幾下咬合之間就會鬆動,原本看著好看的拚裝物立刻變得鬆鬆垮垮。

    對於一台機槍……機炮來,已經有螺絲去對各個部位進行咬合加強,可是對設計依然會是一個大的考驗,那是因為哪怕僅僅是簡簡單單零件咬合或加固也是科學的一部分。

    劉彥沒有什麽怒火衝,甚至都沒有任何責備,有的是溫言鼓勵。

    研究步槍是曆經了將近十年才有成品,慢慢走到了研製出線膛槍的這一步,要是每出現一次失誤就要怒火中燒,腦殘地去殺掉研究人員,那麽就是親自動手致使研究的斷層,等於是每一次都要重新開始。

    曆史上並不缺少因為獨裁者一怒殺害科研人員讓研究被迫重來的例子,獨裁者怒火發泄之後固然是爽了,盡管研究會留下資料,可是換上了不同的人員就等於差不多是從基礎做起。

    機炮被檢查是什麽地方出現故障,修好之後再次做開火的準備。

    這一次它的發射比上一次多支撐了十秒左右,一條全新的彈鏈被打了三分之一左右。

    “一條彈鏈一千發子彈?”劉彥默算了一下,道:“每分鍾射速三百發?”

    馬子歡了一再試驗的數據,要是熟悉的操作手進行發射,機槍每分鍾最高射速可以達到四百五十發左右。

    劉彥有些出神地看著模樣怪異又猙獰的多管機槍,他著實是沒有想到它的出現會那麽快,盡管是有著種種的缺陷,但那是材料科學以及零件咬合的問題,一再研究下去肯定會研究出合格的產品。

    沒有被改變的曆史,第一部手搖加特林是在十九世紀後半葉,由美國人理查德喬丹加特林發明,它初始階段每分鍾射速每分鍾僅是兩百發,經過一再對槍身的改進以及更改發射銅殼子彈做到每分鍾最高射速一千兩百發的記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