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972章:不能齊頭並進嗎?(1/4)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3554更新時間:2019-01-29 00:24:02

    元朔十三年,時間又走到了一年的最後一個季節,冬季。

    北疆離長安很遠,陸陸續續有戰報被送回,隻是並沒有引起什麽影響。

    長安在入冬的時候,下了連續半個月左右的細雨,氣的溫度驟然間下降,僅是放晴五卻是下起了雪。

    連續半個月的雨季不止在長安下,關中平原以及關東洛陽一帶同時陷入雨季。

    關中開始下雪的時候,關東的中原一帶則是沒有。

    不過,北疆和遼東卻是早於關中開始下雪。

    發生在元朔九年到元朔十一年的旱災可謂是讓漢人印象極度深刻,秋季有連綿雨季,入冬在下雪前又來了一場連續半個月的細雨濛濛,局部地帶是出現了水澇,萬民卻是寧願忍受水澇也不願意再經曆一次幹旱。

    將近三年的幹旱因為官方應對有效,沒有出現遍地餓殍,不過對原有的人口聚集卻是出現了重大的改變。

    根據官方的記錄,原本人口為一百三十萬餘的西北,到元朔十二年之後隻有不到百萬,有三十餘萬是往西域而去後選擇定居下來。元朔十二年的西北百萬人口卻不全是原本的西北人,有將近二十萬是原先各地的百姓遷居而來。

    傳統的中原地區,戶籍遷往西北有二十餘萬,又有將近十餘萬定居西域,超過十五萬則是移遷草原,以遷居前往遼東的一百四十萬數量最多。

    長江以南的人口變更幅度要一些,那是因為長江以南並沒有受到幹旱太大的影響。

    原本人口最為密集的揚州,元朔七年的時候強製遷徙了百萬之眾,大多是被強製遷至原先的寧州和廣州,少部分是遷往交趾。

    到元朔十年,包括建康、建昌、吳興等人口匯聚地再次被強製進行遷徙。這一次是在中樞要建設荊楚產糧區的國策下,人口被遷往原先的荊州。

    “陛下,臣以為還是應當出台限製流動的國策。”謝艾現在是三個侍中之一,他剛才匯報國家當前的人口分布概況,已經一再談到人口流動的壞處:“如中樞遷徙人口前往荊楚之地,卻有百姓陸陸續續向東回流。若是不加製止,建康很快又將成為一座超過兩百萬人聚居的城市。”

    荊楚之地是一個廣泛的稱呼,大約是後世朝的湖1北以及湖南。

    那一邊是元朔八年規劃大開發,一開始僅是投入屯田兵團,效率太低才有了強製遷徙人口的行動。

    以舊有行政區劃分,原來的荊州其實是還好,但所謂的還好僅限於長沙郡以北和以東區域,以南和以西壓根就還是一個十足十的蠻荒之地。

    開發荊楚之地是先在先輩建設的基礎上進行,也就是圍繞著洞庭湖區域先建立完善的灌溉係統,再開墾荒地變為良田。

    屯田兵團花了三年的時間完成了對洞庭湖周邊灌溉係統的建設,到元朔十一年為國家開墾了三十萬頃的良田,那些良田當然是歸於國家所有,卻也使當地的百姓得到受益。

    要使荊楚之地變為一個優良的產糧區,難度最大的是在開發其餘區域,如零陵、泉陵、營陽、武岡等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