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006章:大茶壺計劃(1/4)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3408更新時間:2019-01-29 00:24:10

    漢帝國其實是已經有機械驅動裝置的,但白了其實還是依靠人力去進行驅動,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機械驅動裝置。

    海軍現在有十五艘炮艦,其中的“泉州號”就是安裝了齒輪模式的驅動裝置,但讓齒輪產生動力的是人力(畜力),同時齒輪結構隻有少部分使用了金屬。

    所謂的齒輪驅動模式,可以視作一種另類的“驢拉磨”超複雜版,用眾多大大的齒輪和承軸組成,形成大齒輪的增力方式。

    “泉州號”的那一套驅動裝置的試驗並不成功,一來是零件構成的材料撐不住磨損,再來就是哪怕齒輪的布置存在問題,造成使用壽命過短,同時故障率太高,等等的問題。

    布置是部件關係,其實還存在布局位置的錯誤。

    曆史上蒸汽機被研究並安裝在船隻上,劃水裝置的布局采取船舷左右兩側並不是沒有道理,主要的原因就是馬力不足,有多少馬力就采取什麽樣的布局,能夠發揮出有限馬力之下的更大作用。

    初代的船用推力裝置是那種仿佛圓形水車一般的槳葉,不是螺旋槳那樣的槳葉,可能也不是想象力不足夠,是動力不足為前提,圓形水車的漿葉麵積租後大,然後增替的滾動模式能發揮更多的效能。

    “陛下,推力裝置布置於船尾,舵的位置也改動……”

    馬會講了很多的專業術語,包括一些船隻的部位和相關部件。

    一些劉彥能聽得明白,更多則是聽不懂。

    船舵是控製船隻航行方向的部件,它並不是布置在任何位置都可以,同時也不是每艘船的船舵大一樣,還是需要考慮到船隻本身的噸位,再去考究應該怎麽進行布局,也是根據船隻的噸位設計船舵的大。

    “‘泉州號’的船舵進行了十七次的更改,最後才確定布局在位置和多大才能使船隻轉向得到最大的靈活度。”馬會所的‘泉州號’目前是江南造船廠的主基地:“船舵進行重新設計,船體也在重新進行設計。”

    劉彥想起來了,似乎是有那麽一封奏報,提到“泉州號”僅是使用不到兩年,原本可以使用十年的龍骨出現問題。而那是龍骨不斷進行維護的前提之下,還是出現了必須停止航行的大麻煩。

    事實證明隻要是涉及到科技相關,真就沒有一蹴而就那麽一回事,無不是不斷進行試驗,在發現問題中不斷地進行完善,可能完善度都達到百分之九十九了,卻是發現了無法扭轉的難題,最終又推翻了整體設計。

    要是沒有對某個領域涉足到一定程度,不會去發現那個領域遠比自己所知道的還要複雜,甚至可以對這個領域越是研究,會發現困惑的地方不是越變越少,相反是隨著研究的深入產生了更多的困惑。

    不懂行的人看船隻,就是看一艘顯示長形的物體。

    懂行的人去看船隻,隻看船體就會琢磨那樣的設計對不對,水平麵和以下的設計是不是已經達到最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