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021章:舉世攻漢(十二)(1/4)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4124更新時間:2019-01-29 00:24:14

    舉世攻漢呢,看似事情非常大,實際上也真的是大事件,但事情的發生還是會有一個順序。

    各國先挑動奴隸暴亂,為的是讓漢帝國陷入內部動亂。

    隨後,漢帝國的海外領地也是接二連三發生了受襲事件,有為了獲得火藥的襲擊,更多是趁駐軍沒有過高的防備進行打擊。

    想要與一個國家爆發國戰,優先的選擇自然是挑動那個國家的內亂,哪怕是無法產生顛覆性,也必然使那個國家一時間難以將精力顧及外部。

    沒有處理完內部的動蕩之前,國家更是難以集中全部的力量對外。

    或許在處理內部動蕩期間,國家還會引發更大的內部危急,等於是外部勢力用最微的代價,盡可能地在博取最大的利益。

    距離舞陽縣首次發生奴隸暴亂已經過去兩個多月,一處又一處的奴隸暴動的確讓漢帝國產生了不的損失。

    奴隸本身就是漢帝國的財產,每死掉一個奴隸就等於是損失了一部分財產,奴隸的暴動還對地方產生了破壞,再來是正在進行的工程被迫停止下來。

    “兩個月,有統計的損失是,折損了三十萬以上的奴隸,造成的財產損失不低於四萬萬錢。”紀昌看上去頗為憔悴:“主要是奴隸暴亂的地點不是工地就是作坊、工廠,才有那麽高的財產損失。”

    都是暴亂了,奴隸沒可能不去進行破壞,幾乎是逮住什麽就破壞什麽,能放火也不會有所顧忌。

    各地駐軍鎮壓的效率其實並不算慢,便是最慢也會在當就開拔抵達,就是軍隊到了並不等於奴隸的破壞停止下來,後續的交戰還會再造成破壞。

    四萬萬錢就是四十萬金幣。

    漢帝國是一千枚五銖錢兌換一枚銀幣,十枚銀幣兌換一枚金幣。

    看五銖錢的損失挺多,換成了金幣,一看也就不是那麽肉疼了。

    財產損失什麽的劉彥並不在意,漢帝國每年的各項稅收總合起來,最低的時候都超過三百萬枚金幣,最高的時候甚至達到了七百萬枚金幣。

    因為稅收利好的關係,商業的稅額貢獻占了百分之四十五左右,勳貴上繳占了百分之十五左右,除了農業稅的百分之八,剩下的就是一些雜七雜八的稅收。

    劉彥私下裏有計算了一下,僅是少府的商業行為又占了總稅額百分之四十五裏麵的六成。

    漢帝國的稅並不是一刀切,有針對奢侈品征收高額稅收,也就是奢侈稅。

    例如翡翠的交易,每達成一項交易,需要交納的稅額是農業稅的四百倍。

    交的稅是那麽些,能夠產生的利潤肯定是要比交的稅多,漢帝國每年能收到幾百萬枚金幣的稅收,那麽商業的達成額度必然是超過數千萬枚金幣,就是不知道有沒有破億。

    對於財產損失,劉彥在意的是被破壞之後,多少時間之內才能重新恢複。他對官方的損失比民間的損失更多,其實是抱著一種高興的態度。

    官方損失了也就損失了,民間的個人有所損失,不定會斷了某個家庭的生計,甚至是影響到的是數十上百或更多的家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