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029章:事情大條了(1/4)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3520更新時間:2019-01-29 00:24:16

    噴赤河的水流並不湍急,尤其是假設浮橋的河段應該是相當的溫和。

    浮橋的建設就是那麽回事,搞一個漂浮的東西作為基座,再鋪設一條可以通過的橋麵,可以提供兩岸往來的橋麵也就那麽形成了。

    盡管是看去很簡單的一項工程,現如今能夠做到的國家(民族)卻依然不多,最為簡單的就是沒有一定的文明底蘊根本辦不到,別是快速建立一條穩固的浮橋。

    越是沒有文明底蘊的國家(民族)越是幹不了什麽大工程,這個可以是一種人間真理,不管遠古之前,還是很久的以後,道理是相通的。

    一個師的漢軍通過浮橋來到西岸,一些軍官在西岸走走看看,很快就有了一個計劃。

    他們會在西岸構建防禦工事,不管是設立欄柵、土牆或是挖掘壕渠,必然又會涉及到一些土木工程的知識。

    正規軍的士兵會去搭把手,真正幹活的卻是輔兵部隊。

    相當數量的輔兵並不是第一個幹那些活,是之前已經累積了相當深厚的經驗,很快就分工完畢。

    “我們去那個樹林砍伐木材。”巴洞手裏拿的家夥換成了一柄斧頭:“反正都是要砍禿,筆直的木材能夠用來搭建欄柵和造成拒馬、突刺,其餘的當柴火。”

    既然這裏很快就會成為戰場,砍光周邊的樹林是必然的事情,除了己方部隊本身需要大量的木材之外,更多的是不願意留給敵軍來利用。

    太史明手裏拿著的卻是一個鋸子,模樣很像一張弓,也被稱呼為弓鋸。

    漢軍將浮橋這一邊預設成為戰場,取決於他們還有多少時間,就會砍光周邊多少裏之內的可用木材,可以想象的是未來數年之內這裏會成為光禿禿的一片,不知道會對生態造成什麽影響。

    諸夏對戰爭從來都不陌生,不管是打國戰還是內戰,隻要是一個地方被預設成為戰場,周邊的樹林是絕對要倒了血黴。

    一旦某個地方常年爆發大戰,那個地方哪怕之前是森林密布,幾場大戰之後必然也要成為“白地”,漸漸那個地方就難以看到成片的樹林,導致水土環境出現難以扭轉的變化,致使水土流失的現象發生,有些是大自然進行了自我療傷,個別地方就成了光禿禿的黃土地。

    一車又一車的木頭被運回營地,更多的人是對砍伐回來的木頭削削砍砍,用木頭製作起了各種東西。

    “普通的拒馬就是一個三角支撐架,地墩和冒尖全給砍得有尖刺,兩條支撐的腿擺正一些,另一條要傾斜……”巴洞很喜歡太史明,不介意多傳授一些知識:“就像這樣,向前傾斜的這一根木頭就有了殺傷力,對衝過來的敵軍戰馬傷害極大。這玩意才會被稱為拒馬。”

    拒馬有區分單體和聯排,需要是看將要擺放在哪裏。

    像是擺放在通道附近的拒馬,一般就是使用單體拒馬,士兵很喜歡沒有規則地進行擺設,那樣就不是敵軍騎兵靈便能不能躲開的問題,是不想衝撞到拒馬就得停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