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092章:碰撞!(1/4)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3508更新時間:2019-02-18 22:58:50

    漢軍出現的時機對於這場戰爭來並不完美,不過也不是最為糟糕的時候,隻能是沒有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沒有起到關鍵作用,是薩珊的統兵指揮官足夠堅決。

    以城池攻防戰的常態而言,一旦守城一方有援軍到來,攻城一方大多數是會選擇暫緩攻城,甚至是會暫時性的撤軍,避免出現被城外援軍和城內守軍兩邊夾擊的窘境。

    作為攻城一方的薩珊指揮官想要的是毀滅白沙瓦,並且是對與漢軍交戰並沒有獲勝的信心,幾乎能看出是帶著抱著白沙瓦一起毀滅的心態在進行戰爭了。

    重新掉頭的薩珊四千騎兵依然是被擺在整個軍陣的最前方,後麵是已經抵達的兩千五百左右戰車兵和近七千的各種類騎兵。

    人一滿萬就是漫山遍野,再加上戰馬以及一些備用馬,看上去的分布變得更廣。

    薩珊的戰車有兩種,一種是兩匹馬拉動的型戰車,上麵有一名馭手和一名射手,有必要的時候射手會變成矛手;另一種是四匹馬拉動,除了馭手之外還有射手、盾手和長矛手。

    戰車的車輪都橫出一杆齒狀的塔形尖銳物,軲轆在轉動的時候它會跟著高速地轉動起來,可以想象要是絞到了人體會是一副什麽樣的畫麵。

    拉動戰車的馬被安裝了必要的架子以及繩套,戰馬的額頭和前胸一般不是有鐵甲就是皮甲,它們身上卻是沒有披掛防具,顯然額頭和前胸的防具是出於一種衝力緩衝的考慮?

    薩珊合起來約一萬一千左右的騎兵,其中的六千左右看去全是沒有防具的輕騎兵,大約兩千左右是弓騎兵,剩下的則是分為騎士身披皮甲和戰馬和騎士都有鐵甲的兩種。

    沒有例外的是,不管薩珊是什麽樣的騎兵種類,戰馬都被配套了馬鐙和高橋馬鞍,款式方麵都不帶變化,就是單純地模仿漢帝國的款式。

    波斯這個民族從來都不缺少騎兵,由於地理位置的關係他們甚至都不缺優質戰馬。

    他們本土的戰馬是一種看上去骨架非常大,肌肉看著也發達的馬種,短途衝鋒力極強,就是耐力真的不行。

    在波斯的北境,也就是屬於歐羅巴部分的地區也有兩種優質的馬種,一種同樣是骨骼大卻身體更修長一些的馬種,另一種是看著瘦瘦但著實很不錯的馬種。

    到了薩珊帝國時期,波斯人是一再從北方各部落采購戰馬,再加上自己的培育與改良,是弄出了幾個新的馬種。

    一個新的馬種看著當然不高也不強壯,但是耐力卻得到了極高的長進,缺點是速度並不快,不過已經非常適合用來列裝輕騎兵。

    其餘培育廢了的已經不能算是馬,隻能算是騾子、驢之類的動物。

    有那麽一個傳,李唐與薩珊建交時,李唐是從薩珊這邊采購過戰馬,薩珊交付的卻是一些好看不經用的戰馬?

    後麵李唐與新興的阿拉伯帝國也有過戰馬交易,同樣是被坑了?

    其實未必是波斯人或阿拉伯人故意坑李唐,是他們認為極佳的戰馬……比如熱血馬的馬種到了東方,卻是不適應當地的氣候給廢了,或者是幹脆唐人不懂得怎麽去飼養給養廢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