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48章 革職(3/3)

作者:木子藍色字數:10978更新時間:2019-06-03 23:09:15

    長官即正印之官,比如在章丘,縣令就是長官。

    通判官即審核並擬判之法官,判官即為審判官,勾檢是檢請官,這就是四等官製。

    具體點來說,在一個縣裏,縣令為長官,須躬親獄訟。縣丞為通判官,佐縣令掌獄訟,縣尉為判官,親理庶務、分判眾曹。主簿、錄事為勾檢官,主簿掌付事勾稽、省署抄目、糾正非違,錄事掌受事發辰,檢勾稽失。

    比如說有縣裏有案件,步驟就是先由錄事或主簿受理訴狀並登錄受理始日,檢查訴狀內容和案件事實,無失則將案卷移交判官的縣尉審理。

    縣尉根據訴狀所告內容再進一步查清事實的基礎上,依法判斷,並把判斷結果請示通判官縣丞參議和審核。

    縣丞在推鞫、判斷的基礎上,進一步審議案件事實是否清楚,評議法律的適合是否正確,如縣尉判斷無失則擬判並呈請長官縣令決斷。

    如發現縣丞判案不當,則以法正之後再擬判並呈請長官決斷。

    長官縣令複議後,如認為擬判夫失則決斷,有疑惑則或親審或責令相關承辦官重審。

    長官縣令有判決權的,則依法判之,無判決權的,則依法斷定,送上司複審。

    這就是四等官製。

    不僅僅是訴訟這塊,其實整個縣衙裏所有的事務,都是按這個模式在處理。

    也就是說分成四大部份,錄事先受理並核對,然後轉交給縣尉,縣尉處置,然後主簿要監督,縣丞再審核,最後交到縣令手上複議通過與否。

    這是一個辦公流程。

    一令三佐中縣令最大,但四者各有分工又相互合作,相互製約,在這種模式下,其實縣令的權力是受到了很大的製約的。

    一件事務處置,要一級一級處置並簽署名字。

    錄事簽署要加檢請,縣尉為諮,縣丞和縣令均為依判,最後還要通過主簿的最後一道勾檢程序,沒有勾檢官的最後勾檢,那麽程序上來說就不合法。

    這類似於朝廷的三省六部。

    中書省決議,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

    主簿不但勾檢事務,還要監督官吏。

    主官雖管著全縣,可也受其它幾位佐官的製約。

    身為判官的杜如晦是負責兩房三衙具體事務的人,他說要開除羅存孝,張儀臣也得給麵子。

    “送羅隊頭去郡兵營。”張儀臣最後也隻能是叫了幾個衙役把被鞭打受傷的羅存孝送去羅成那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