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470章 三皇盟約(1/2)

作者:木子藍色字數:8674更新時間:2019-10-03 18:04:47

    當大秦皇帝與羅馬皇帝在高加索達成了兩皇盟約後,波斯皇帝坐不住了。眼看著波斯聯盟趁著羅馬內亂,奪取了羅馬大量的土地,現在羅馬居然跟大秦達成了這麽重要的盟約。

    十萬突厥騎兵將隨時從高加索一線殺過來,直接就能威脅到波斯的都城泰西封。

    尤其是大秦與羅馬達成的貿易協議,將會讓羅馬現在嚴重的經濟危機鬆緩過來,波斯將難以再繼續卡著羅馬的脖子了。

    庫思佬的使者一批又一批的趕去求見大秦皇帝,一次又一次的攜帶重禮前來。不過在會盟期間,皇帝並沒有怎麽理睬他們。

    直到盟約達成後,皇帝才正式接見了波斯皇帝的使者。

    一番充滿東方風情的宴席款待之後,皇帝提出願意與波斯皇帝會盟。

    會盟的地點,皇帝選在了條支(喀布爾)。

    這是大秦大夏道重要的一座城池,也是絲路上的重鎮,貿易大城。位於大夏道的中東部,處於興都庫什山的南麓,條支河穀。

    這裏是連接中亞和南亞的絲路必經之路,往東是興都庫什山的開伯爾山口,這是通往南亞竺大陸最重要的山穀通道。

    山口東麵的烏丈那、健陀羅、固失蜜等國占據著勃律國南麵肥沃的信度河流域,並直抵竺海。

    曾經的貴霜、厭達都曾經兵過開伯爾山口,征戰信度河流域,搶奪這片肥沃的土地。

    故此雖然大夏大半處於高原,多是山地、戈壁沙漠等,但這是一塊極重要的戰略要地,不僅往東可通竺大陸,而且往西正是波斯。

    皇帝選擇到此會盟,有很深的用意。

    與羅馬皇帝會盟,締結了高加索條約,而與波斯皇帝會盟,也是要締結一個正式的邊界協議。

    皇帝從高加索東返,回到鹹海畔在火尋城休息了段時間後,不再走來時的藥殺水路線,而是改走鹹海另一條匯入大河烏滸水,往西巡視康國、石國、曹國等國,對於河中昭武諸胡國王,皇帝頒詔冊封。

    詔封安國為安息郡,封其國王為安息侯,東安國為木鹿郡,封其國王為木鹿侯。

    詔封何國王為貴霜侯,以其地置貴霜郡。

    米國王為南謐侯,其地置南謐郡。康國王為康居侯,其地置康居郡。

    西曹國王為瑟底痕侯,其地為瑟底痕郡,史國王封那色波侯,其地置那色波郡。

    史國王封伎沙侯,其地置伎沙郡。

    石國王封大宛侯,其地置大宛郡,拔汗那國王封休偱侯,其地置休偱郡。

    皇帝以千泉山以南,蔥嶺以西,烏滸水以北之地,置為河中道。

    在河中道,皇帝詔封十八侯,置十八郡,其中朝廷正郡三,諸侯郡十五。

    三郡分別為拓折郡(塔什幹),真珠郡(費爾幹納),薩末健郡(撒馬爾罕),這三郡所處之地都是在河中道最重要的地方,也是最肥沃的山穀盆地和綠洲,三正郡控扼要地,品字相連,同時還監視著河中實力最強的康國等幾個諸侯藩國。

    皇帝在河中逗留了半年,在三個正郡各駐軍一萬二,同時親自指導河中道絲路上驛站烽墩軍堡屯莊以及巡營的完善。

    隨後皇帝車駕往東南,過烏滸山進入大夏道。

    皇帝在大夏也會見諸侯,設十八郡,諸侯郡十五,正郡也設立了三個。

    三正郡為姑墨郡、月氏郡和條支郡,三正郡自烏滸河而下,南北一線相連,扼守的也正是重要的絲路交通線。

    皇帝在大雪山下(興都庫什山)與波斯皇帝庫思佬二世會盟,波斯皇帝出波斯國境跋涉千裏而來。

    波斯皇帝帶來了兩萬近衛軍隨駕護衛,其中就有強悍無雙的波斯重裝騎兵,不過當波斯皇帝看到大秦皇帝身邊,同樣有一支強悍的重裝騎兵後,就收起了那份炫耀之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