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三十章 可持續的問題(2/3)

作者:風中的失落字數:7046更新時間:2019-06-11 19:41:13

    人口增多,意味著消耗也要大量增加,消耗的大量增加,意味著登萊之地需要更多的商品貨物,這必然促進商貿的發展,商貿發展了,市舶司就能夠收取到更多的賦稅。

    登州貨運碼頭已經在原來的基礎之上,擴展了三倍,還是顯得有些擁擠,交易市場則擴大了近十倍的規模,隨之而來的,市舶司的規模也不短的擴大,總人數已經超過了兩百人。

    商會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協調商賈之間的糾紛,幫助收取商貿賦稅,確定商賈應該繳納的商貿賦稅的額度等等,很大程度上麵,做了本應該官府做的事情。

    登萊之地發生的這一切,其他的地方是不可能出現的,這裏麵的核心問題就是商貿賦稅。

    以南直隸為例子,南直隸的商貿同樣很發達,可是商貿賦稅寥寥無幾,因為南直隸的商貿與士大夫早就聯合到一起了,南直隸在京城為官之人,在朝中拚命的呼籲,要求朝廷不能夠與民爭利,這個所謂的民,指的就是南直隸的商賈,一旦皇上和朝廷決定增加商貿賦稅,則在朝中為官的所有南方人,都要跳起來反對。

    朝廷需要賦稅來維持,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特別是連年的征伐,消耗了大量的錢糧,無奈的情況之下,皇上和朝廷隻好增加田賦,加重了農民的負擔。

    應該說,大明一朝的田賦也不是很高,如果按照正常的額度征收,農戶還是能夠承受的,可惜土地兼並破壞了這一切,士大夫家族不需要繳納田賦,他們拚命的購買和兼並土地,被他們兼並的土地,其田賦轉移到其他沒有被兼並的土地上麵,讓尋常的農戶不堪重負。

    偏偏明末遭遇到小冰川時期的極端氣候,災荒連連,活不下去的百姓,隻好造反了。

    南方的情況稍微好一些,氣候沒有那麽極端,百姓勉強能夠活下去,北方就不行了,糧食產量本來就低於南方,連續數年遭遇到災荒,有時候甚至是顆粒無收,不要說繳納賦稅,就連活命的糧食都沒有,根本無法維持。

    皇上和朝廷也數次免去災荒地方的田賦,但免去田賦沒有絲毫的作用,因為絕大部分的百姓和農戶已經沒有糧食吃了,要麽等著餓死,要麽就是鋌而走險,或者造反,或者成為土匪,才有可能活下去。

    收不到田賦,朝廷沒有銀子賑濟災民,眼睜睜看著大量的流民出現。

    按說這個時候,朝廷應該調集南方的糧食,救濟北方,可惜的是,一旦皇上和朝廷有了這樣的打算,身為南方人的朝中官吏又蹦出來了,大聲疾呼不能夠與民爭利,堅決反對征調南方的錢糧,因為征調南方的錢糧,必然會侵犯他們的切身利益。

    風雨飄渺之中的大明王朝,就是在朝中這一幫大臣的疾呼聲中,完全走向了覆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