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百一十章 隱晦的王霸墨(2/3)

作者:西風緊字數:13118更新時間:2019-06-30 14:22:04

    又因荀子的學生李斯,攪亂秦朝以至下大亂、名聲很差。所以荀子曆來受人輕視。”

    夏元吉道:“荀子與孔孟不同,但也是華夏族(漢族先民)的儒家聖人。東坡亦有言,荀卿明王道、述禮樂,而李斯以其學亂下。”

    齊泰道:“話雖如此,但解學士深惡荀子之,他得知‘假物院’之事後,立刻就上書了。”

    夏元吉想起了侯海的話,覺得還挺有道理,便道:“假物院隸屬於守禦司南署,品級不高,或隻是個書院。並不能因此便揣測,聖上要行荀子之學。”

    齊泰點頭稱是。

    “聖上對解學士的奏章,作何批複?”夏元吉問道。

    齊泰道:“我不知,至今無甚動靜。”

    夏元吉又問:“齊部堂作何見解?”

    齊泰的表情嚴肅起來,他看了一眼書房門外,沉聲道:“這件事上,我倒覺得解縉的言論有些道理,若聖上無意於荀子之,又何必用典?”

    夏元吉沒吭聲。

    齊泰又道:“漢朝獨尊儒術之前,漢宣帝有句話:漢家自有製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

    我擔心聖上之政,也是如此。以守禦司南署這個正三品衙門看來,聖上不僅有荀子之意,還隱隱行墨家之事,這不就是諸子百家、雜之嗎?

    可那李斯學荀子不精,雜用法家,以至秦政不可收拾,便是前車之鑒。宋代理學之後,人心大統,更可保國家長治久安。

    我覺得下西洋之事,勸不住聖上。不過荀子之,我等理應勸誡。”

    夏元吉沉吟不已,他與解縉的想法完全不同,甚至與齊泰也似乎不一樣。過了一會兒,他便不動聲色地道:“兵部崇《孫子兵法》,兵家也是諸子百家之一。”

    齊泰道:“可總得有一樣,來統馭世人之心。有現成的宋代理學治國經驗,為何棄之不用?”

    夏元吉點頭稱是。

    齊泰接著道:“聖上文治武功,武功之盛、仁德之厚,冠絕諸王。治火器、下西洋之事,並未與臣子商議,可見此事勢不可擋。我等不能反對下西洋,而應旁敲側擊、據理勸誡,提醒聖上此中有禍亂之源。你我方不愧為忠臣矣。”

    夏元吉聽齊泰愛讀《中庸》,聽罷此番辭、果然如此,簡直是不偏不倚,十分識大體。

    “齊部堂之言,恐怕是此事最好的主張了。”夏元吉開始盡量與齊泰達成共識。

    這隻是妥協的結果。

    因為夏元吉與齊泰的想法是不一樣的。大明朝的幾個皇帝,都看上了夏元吉的理財本事,無論誰登基、都會把他從家裏拖出來,不管他願不願意投降,先將戶部尚書的帽子蓋在他頭上再。於是入仕多年之後,夏元吉的哲理思想,已經從根本上有所動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