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百三十二章 人亡政息(2/3)

作者:西風緊字數:11320更新時間:2019-06-30 14:22:11

    按照大明朝廷部署戰役的習慣,一般是從京師任命帶兵武將,然後派遣一部分京營精銳、以及戰場附近調集的衛所軍,組成一支軍隊,如此進行戰役。

    安南國東關地區有近八萬軍戶,再從廣西廣東兩地調集衛所軍戶,便能湊夠兵員;現在需要考慮的是,從京師調遣精銳南下,用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京營將士增加明軍的戰鬥力。

    京營各部已經裝備了大量火炮、火器。漢王炮問世之後,幾經改良,現在有“、地、玄”三種字號、口徑不同的火炮;除此之外,正規軍還裝備有攻城的臼炮“洪武大炮”、生鐵雷等軍器。

    臼炮就是當年的洪武大炮改進版,內|戰時期,漢王軍因為沒得到山西官府的鑄鋼大炮技術,隻能改用青銅、用來鑄造洪武大炮。後來南署鐵廠發現,青銅鑄炮可以讓洪武大炮的口徑更大,於是洪武大炮演變成了一種青銅炮。

    京營還有大量的“春寒”火繩槍,分輕重兩種型號。重銃主要對付有甲目標,需要支架才能發|射;輕銃的口徑,比較輕便,用於對付一般的叛軍。

    調動京營遠征,要攜帶大量火器裝備,最好是走水路。海軍戰船大量出航之後,現在海上運力不足、風險也比內河大;所以朱高煦認為走內陸江河,是比較可行的辦法。

    以巢湖水師(明朝最大的水軍正規軍)為主的船隻,可以運送三四萬京營將士、以及隨軍的大量槍|炮彈藥。

    朱高煦提起朱筆,沿著長江開始畫線。船隊可以從京師沿大江,進入湘江、漓江,抵達廣西布政使司治所桂林府。然後水陸並進,沿洛清江到柳州府。從廣西廣東衛所調集的軍民、與京營在柳州會合之後,押運火器軍械走陸路;通過明軍占領的諒山,進入安南國腹地。

    柳升提出、走海路奇襲清化的設想,朱高煦也很想嚐試。

    朱高煦尋思了一會兒,想起兩廣、福建的水師有近海航行能力,第一次征安南之戰,朝廷就調集了東南沿海的官軍水師。如果東南水師近海航行,進入北部灣的京泰河口(海防市附近);便能與陸路來的張輔柳升等部會合。

    東南水師隻要接到柳升的奇襲軍隊,沿海南下,抵達清化附近的馬江江口;戰略意圖便得以有實現的可能。

    考慮到東南的地方水師運力不足,等侯顯從朝|鮮國歸航後、加上龍江港剩下的海船,海軍一部還可以南下增援安南國戰役。

    朱高煦初步判斷,巢湖水師可以調運京營陸師三萬五千人左右、以及大批火器。因有東關、兩廣的衛所軍,整個安南戰役,明軍兵力能達到十幾萬人。

    在大桌案旁邊坐了很久,朱高煦感到空氣也是熱的,衣裳因汗水而變得濕潤。他有些疲憊,便從椅子上站了起來。

    正殿裏有當值的宦官宮女,不過他們都不敢吭聲。朱高煦便猶自在大殿上,慢慢地踱著步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