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百三十六章 失我諒山(1/3)

作者:西風緊字數:12098更新時間:2019-06-30 14:22:12

    張輔等大將率領的京營三萬多人、攜帶大量火器,先坐著巢湖水師的戰船,輾轉到了桂林府,水路將近三千裏,用了超過一個半月時間;若非沒有江河水路設置,明軍步行花的時間隻會更長。

    裴友貞在廣西布政使司治所,拿著聖旨叫各地官府召集了大量徭役壯丁、官船,水陸並進,把京營官兵的家當送到了南寧府。大夥兒在南寧府,得到了從廣西、廣東征調的數萬衛所軍,繼續向安南國方向進發。

    大軍通過原先的邊境、鎮夷關(友|誼關)時已經是九月中旬了。

    按照安南國的季節劃分,上個月就已進入旱季;而旱季又分涼季和熱季,其中涼季無疑是最舒適的季節,顧名思義涼快不熱,而且道路幹燥好走,病蟲也少。這個涼季隻有秋冬的部分月份,三四個月時間。然而明軍卻要花一個多月在路上。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朝廷從決策到發兵、時間已經夠短了;如果錯過今年的旱季,隻能再等一年多時間。

    柳升跟著張輔,騎馬衝上了一個山坡,他見張輔的臉色不太好,卻不知道是不是浪費了時機的原因。

    但或許讓張輔不開心的,其實是柳升自己。一路上,柳升總覺得張輔話有點嗆人。

    此時柳升便沒吭聲,免得自討沒趣。諸將一起向南邊眺望著,大地上還籠罩著些許霧氣,不過站在高處已能看見、那邊是一個盆地;周圍都是山林,唯有前麵,有一片稍微平坦的地方。

    “支棱隘。”有個武將了一聲。

    但那是安南人的名字,現在明軍給它取了個新名字:諒山衛。

    從中原王朝入安南、東西兩條路,走廣西要比走雲南近;而從廣西一過諒山地區,便是紅河平原地帶,一馬平川。所以安南人有一句諺語:失我諒山,則失下。

    話雖如此,安南國卻一直沒在這裏設置比較大的建製。究竟怎麽回事,誰也不知道;或許因為補給問題,讓安南國政府難以長期維持?

    周圍的山區住的都是瑤族、苗族等部族,經常叛亂;安南國也是一個有很多少民的地方,他們難以從少民部族那裏收到足夠的稅賦。

    但是當今大明皇帝朱高煦剛剛登基,便立刻下旨在諒山地區設衛了。明朝官府不僅抽調了東關(又名升龍,今河內)的兵力在這裏屯田、建城;還修建了驛道,設置官鋪、驛站、屯堡體係,並讓安南都督府和廣西布政使司,不計損耗沿驛路補給此地。

    柳升一路走來,又站在山坡上瞧了一會兒地圖,心下不僅感概:有一個本身就是帶兵統帥的人做皇帝,至少打起仗來會省事不少。隻有會打仗的人,才不需要征求大臣們的意見,自己就明白哪裏是兵家要地。

    不過柳升沒有出來,因為張輔仍然不太高興。主帥一臉嚴肅地審視著山川、以及驛道上的軍隊,那副表情叫人有些畏懼、不敢輕易造次。

    山下的這股明軍人馬,包括衛所軍、以及輜重營將士,總兵力隻有幾萬人,但在這條山林間的驛道上行軍,仍然十分宏大,浩浩蕩蕩的隊伍不見首尾。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