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百六十五章 物競天擇(2/3)

作者:西風緊字數:12030更新時間:2019-06-30 14:22:23

    而隋唐時代的路上絲綢之路,此路已不通。海路才是將來的方向。”

    “諸位愛卿。”朱高煦回顧左右:“沒有遠慮,必有近憂。”

    武將們紛紛附和。

    齊泰也道:“我朝選擇對馬島宗氏下手,也是進可攻退可守,並不會陷入永樂年間、征安南國一般的處境。那宗氏包庇倭寇,我朝曾多番告誡,現在用兵是名正言順。況且日本島諸藩國與宗氏關係疏遠,諸藩國自顧不暇,怕沒那麽容易幫它。”

    朱高煦不等別人反對,立刻又道:“吾意已決,不用再勸了。”

    眾人紛紛起身,在桌案南邊站好,然後跪伏在地:“臣等領旨,聖上萬歲。”

    朱高煦從椅子上站起來,踱了幾步,稍作猶豫,終於開口道:“大夥兒恐怕忘了,咱們的祖先、最開始是怎麽活下去的。神農氏號召百姓耕種五穀之前,世人以打獵、采集謀生。然後有了五穀、有了農業,才有了城鎮和國家。從此華夏文明從黃河流域一隅、擴張到了萬裏疆域,走上了不斷強盛的道路。”

    朱高煦已經忍耐了很久,這時索性道:“我們在農業帶來的豐富物產中,已經沉迷了兩千多年,其間誕生了一個個燦爛的王朝文明,滿足於自給自足的繁榮之中。朝中也並非不注重技術,負責農耕、文時節、勸農的官員都兢兢業業,將華夏的農耕技術改進到了極致。但是……”

    “隻要諸位用心一想,就會發現,農業文明已經到頭,沒有上升的餘地了。誰敢,大明朝的物產一定比數百年前的宋代更豐富?即便比隋唐稍好,恐怕也好得有限。

    諸位應該能醒悟,咱們自隋唐以來,千年間幾乎沒有多少進展。這與當年華夏先民的擴張相比,幾乎不值一提。而且因為技術的限製,土地難以再繼續擴張,人口卻在不斷增長,這就難逃每個王朝三百年的輪回宿命。就怕大明也沒法例外。”

    禮部尚書胡濙忙道:“大明定能千秋萬代。”

    朱高煦不置可否,接著道,“在技術上向更高階梯邁進,該到時候了。”

    夏元吉問道:“不知聖上之意,更高階梯是指何物?”

    朱高煦忍住沒,省得受人猜疑;而且他也不清楚,沒有等到殘酷的現實擺在麵前、一般人是不會相信的,隻當方夜譚罷了。朱高煦“回想”起那些殘酷現實,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漢人還好不是印第安人。

    “朕怎麽知道?”朱高煦道,“這不是諸位治國之士、應該操心的事嗎?朕不過有此感悟罷了。”

    大殿上一片安靜,沒有人再貿然對此言談。大約因為朱高煦的言論角度實在罕見,已經脫離了人們平素思考的各種聖賢道理,臨時沒人有此準備。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