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百一十七章 巡狩(2/3)

作者:西風緊字數:11206更新時間:2019-09-06 23:38:55

    然而大夥兒坐在幾千裏外的京師皇宮裏,不可能知道如此具體的事。朱高煦想了想,便道:“派人去寧夏府,讓何福遣使問問忠順王,把哈密衛知道的事、都詳細報上來。”

    兵部尚書齊泰拱手道:“臣領旨,即發兵部公文。”

    朱高煦又看向胡濙:“胡部堂可以答應韃靼使者,準許流落在哈密衛的韃靼殘部,借道回國。”

    胡濙拜道:“臣遵旨。”

    茶也喝得差不多了,朱高煦起身。幾個人便跟著站起來,紛紛謝恩告退。

    朱高煦北上巡狩的事、已準備了很久,如今確定行程,大隊人馬將於六月下旬離京。護衛軍隊兩衛、約一萬步騎,另有錦衣衛儀仗、太監、文武官員的隨從等等,隨行人馬一共一萬多人。

    文官有高賢寧、侯海等,隨行大將丘福、韋達、王斌,以及帶兵的陳大錘和王彧。當然除了這些文武大員,還有許多書吏同行。大明朝廷已全麵進入文官製度,諸事上下運行,得靠大量公文案牘,沒有吏員根本無法有效辦事。

    隨同出京的皇妃有兩個,皇貴妃沐蓁和賢妃姚姬,還有她們各自宮裏的嬪、段雪恨和沈寶妍。朱高煦同意妙錦的意思,這次讓她留在了京師。

    因太子朱瞻壑的年紀尚,不能監國。皇帝離京其間,奏章公文改朱批為藍批,仍以武德初設計的法子運行。

    決策機構是內閣和典寶處,其衙署都在武英殿,規矩有點複雜。各種政務與奏章,主要分三種處理辦法。

    通政司收的大多奏章、都是正常的題本,一般情況下沒有爭議,便以內閣中支持人數最多的方案決定;然後送到典寶處複議,沒有人反對,則奏章批複生效。

    第二種情況,如果事情爭議很大。內閣議事、勉強決定之後,奏章送到典寶處,典寶處六人中有一人反對;則反對之人寫明緣由,便擱置處理,奏章送北方的皇帝行宮,由朱高煦親自裁決。

    另外還有一些事務,典寶處有人反對、無法立刻處理;但是事情比較緊急,不能拖延。武英殿當值的那些人、遇到這樣的事,便由典寶處商議,隻要有三人認定,此事確實屬於緊急奏章;那麽奏章的決策,便立刻以內閣的結論,馬上批複。

    所有的政務概要,將記錄在卷宗上,並定期送到行宮讓朱高煦過目。

    內閣大臣擴充之後的十一人,以及典寶處六人,十七個人屬於不同的衙門,甚至有勳貴武將和太監一人;並間雜有新舊兩派的官員。因此凡事相互製約牽扯,決策的結果,一般不會太荒誕。

    相比宰相理政,把所有大事寄托在一個人的道德、能力、而且不結黨專權的自覺之上,朱高煦覺得,自己布置的這套規矩更好。也許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出現新的問題;不過到目前為止,內閣和典寶處的運作,尚算良好。

    洪武時期曾經有過宰相李善長。太祖皇帝發現宰相有問題時,要更正權力分配,隻好大規模清|剿宰相一黨的黨羽人員,牽涉極廣死者無算,甚至從規則上取消了宰相製度。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