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0487章 最佳陪襯(1/2)

作者:傑奏字數:4740更新時間:2019-07-16 23:35:33

    因為良好的合作關係,《信報》能夠從高氏商業王國打聽到比香江其它媒體更進一層的消息,所以,《信報》的報道相當有權威,進而會被同行引用。

    由《信報》主編林行智執筆的這篇報道,將高興實業收購置地的整個過程,基本呈現在了公眾麵前,足以做為曆史文獻,供後來者研究了。

    外界最好奇的一點是,高益銀行為什麽能夠獨立挺住擠兌風潮,進而保證了高興實業收購置地沒有中途夭折。

    林行智對此做了專門的解釋,高爵士所作準備的充分程度,不是外界能夠想象到的,高益銀行的存款裏,有一多半都是高爵士的,於是,即使高爵士沒預料到高益銀行會突然遭遇擠兌,高益銀行也能從容應對。

    這場擠兌風波的最大受害者是寧肯不要利息也得把存款提出來的中小儲戶,由此可見,香江的銀行業體製完善還任重道遠。

    簡而言之吧,怡和丟掉置地並不冤枉,就像行軍打仗一樣,誰的後勤補給能耗得起,誰就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現階段的香江,已經有了國際金融中心的氣象,由此吸引了不少國際媒體入住。

    比如,以側重報導金融、商業領域而著稱的米國《華爾街日報》,所創辦的以亞洲讀者為對象,提供全球商業和財經新聞分析的《亞洲華爾街日報》,便把總部設在了香江。

    顯而易見,《亞洲華爾街日報》肯定不會錯過高興實業收購置地這種超重量級的事件。

    有著背靠《華爾街日報》的淵源,《亞洲華爾街日報》的視角自然不同於立足香江本土的媒體,首先就把高興實業收購置地,定位成了一個世界級別的資本操作,一點也不比米國那邊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的大企業並購活動遜色。

    要知道,這個時期香江置地號稱全球最大的地產公司,而高興實業收購置地公司所動用的資金規模,最保守地估計,不會低於六億美元,就算放到米國的資本圈子也能排得上號。

    《亞洲華爾街日報》以權威口吻,給高興實業收購置地做完了定位後,開始分析整個事件,這時候,便顯示出了和《信報》的最大不同。

    《信報》的《大江東去,怡和痛失置地九龍倉!》,把主要筆墨放在了高氏一係為了這個收購計劃所做準備如何充分上,而堪稱毫無忌憚的《亞洲華爾街日報》則認為,貫穿高興實業收購置地事件始末,高興實業和高益銀行的表現固然可圈可點,但真正的成敗關鍵,在怡和身上。

    《亞洲華爾街日報》的美籍編輯們,不無諷刺地寫到,怡和以為自己在香江的特權永恒不變,於是大肆發行新股集資,並將大部分盈利挪到香江之外的世界各地投資,結果導致了整個怡和一係漏洞百出。

    怡和肯定沒想到,特權可嚇不住資本的野心,結果被暗中調集資金完畢的高氏一係,像獅子咬住野牛脖子一樣,幾乎毫無反抗之力地丟掉了置地,連帶著失去了對九龍倉的控製權。

    怡和落得這般田地,未嚐不是英國衰落的一種折射,不盡快從“日不落”殖民帝國的思維裏跳出來,失敗在所難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