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二十六章 說走就走的旅行(2/3)

作者:老楊半仙字數:9512更新時間:2019-05-13 00:26:35

    蕭鵬則在調整前帆,聽了楊猛的回答,蕭鵬咧嘴一笑:“咱們走一趟海上絲綢之路如何?”

    華夏的‘海上絲綢之路’,那可是曆史悠久了,從秦漢時期成型,到宋元時期發揮到鼎盛時期,後來一點點沒落,然後又再次輝煌。

    在《漢書-地理誌》中,就記載了當時有海上的交通路線,載運‘雜繒’也就是絲綢出口海外,公元前的華夏就有了東海和南海兩條起航線,不要忘記,華夏南方是南島人種的發源地,先秦時期稱之為百越民族,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的民族之一,他們擁有優秀的航海經驗和冒險精神,足跡遍布了太平洋和印度洋。現在什麽新西蘭、夏威夷、馬達加斯加都有其後裔分布。而在先秦時期在現在的廣州和徐聞建立了貿易港口,這也為今後的絲綢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而到了西漢末期,海上上絲綢之路才真正的形成並且開始發展,西漢時期,南越國與印度半島之間的海陸已經開通,漢武帝滅南越國後,拓寬了海上貿易規模,‘海上絲綢之路’正式興起,根據史書記載,那時候的航線從徐聞合浦出發,經南海進入馬來半島、暹羅灣、孟加拉灣到達斯裏蘭卡。

    後來的魏晉時期,海上之路進一步發展,在三國時期,孫吳為了同曹魏劉蜀作戰,積極發展水軍,當時的孫吳造船業已經領先全球:船體大,龍骨結構質量高,而同時孫吳的絲綢製造業已經遠遠超過兩漢的水平與規模。所以到了魏晉之後,開辟了一條沿海航線,廣州又成了海上絲綢之路的,經南海海域,直穿西沙群島海麵抵達南海諸國,穿過馬六甲海峽,直駛印度洋、紅海、波斯灣,對外貿易涉及達十五個國家和地區!

    我們經常看網絡小說,裏麵的主角穿越到唐朝去,又是發展海軍去琉球和台島去搶糧食,又是去南海尋找香料島,其實這裏麵有很大的漏洞,因為在唐朝之前,我們勤勞聰明的祖先們已經跑到紅海玩去了。更何況那些網絡小說裏提到的南亞小島呢?早就被人發現了!

    不過有一點確實沒錯,那就是隋唐時期,確實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繁盛期,廣州那時已經成為華夏的第一大港,世界著名的東方港口城市。經南海、印度洋到達波斯灣各國的航線,已經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遠洋航線了。

    如果說隋唐之前,海上絲綢之路隻是陸上絲綢之路的補充形式,到了隋唐時期,由於西域戰火不斷,海上絲綢之路已經取代了陸上絲綢之路,成為華夏對外交往的主要通道。那時候這條航線被人成為‘廣州通海夷道’,這便是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最早叫法。在那時,對外出口的商品主要是絲綢、瓷器、茶葉,而往回進口的則主要是香料花草和一些供宮廷賞玩的奇珍異寶。這種情況一直延伸到宋元時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