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513章 擊發槍2(1/2)

作者:碩鼠就是我字數:4846更新時間:2019-09-05 14:10:06

    根據參謀部的統計,在實戰中,因為火繩熄滅、火石魯鈍、槍機板簧強度降低、藥室火口阻塞以及士兵情緒緊張裝填失誤等等原因,火繩槍的平均發火率不超過七成,燧發槍好不少但也不超過八成。

    但若是使用擊發槍,火繩、火石、板簧和藥室火口問題都徹底解決,士兵因為無需向藥室裝填發射藥,裝填步驟更加簡便,因而各種常見問題也能解決大半。

    因此,保守估計,火帽擊發槍可以達到九成甚至九成五的擊發率。

    海軍兵工廠以此認定這種新型火槍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武器,並且邀請徐世楊親自參觀並建議其施加影響,給前線部隊大量換裝這種武器。

    換裝當然是可行的,很難得這是一種本時空設計師自行發展出來的合格武器(雖然徐世楊一直有意無意的向這方麵引導),而且還是明火點火向暗火擊發的G命型提升,僅就這一點上來,已經足夠徐世楊感到欣慰了。

    何況,火帽擊發槍剛剛出現,兵工廠方麵還未發現它更深層的能力——因為是暗火擊發,傳統火繩槍和燧發槍因不封閉藥室而損失的能量,在火帽擊發槍上就能節省下來,全部釋放在彈頭上(槍管遊隙還會損失一部分能量,這在金屬彈殼子彈出現前是無解的),這可以使彈頭獲得更大的初速,更高的有效射程和更強的威力。

    更更更重要的是,火帽擊發槍出現後,步槍已經可以全麵跨入米涅子彈時代!

    在火繩/燧發槍時期,因為發射藥推力不足,難以依靠化學能改變彈頭的形狀使其切合槍膛(曆史上有燧發線膛槍,有擊發滑膛槍,但米涅一定是擊發槍就是因為這個),因此齊軍少量裝備的燧發線膛槍都是用通條和錘強行把包裹絲綢的彈頭敲進槍管,強行改變彈頭形狀——改變絲綢形狀總比改變鉛彈形狀容易,而且絲綢燃燒充分,不會在槍管中留下太多殘渣,曆史上歐洲是用鹿皮包裹彈頭的。

    這種裝填實在太麻煩了,射擊速度低的嚇人,因此盡管前線士兵普遍反映線膛槍打的更遠更準,但它依然很不受前線歡迎——燧發滑膛槍射速夠慢了,然而燧發線膛槍開火兩次的間隔,依舊足夠滑膛槍再射擊一次。

    但火帽擊發槍就不必如此了,相對燧發槍多出來的動能,完全可以利用起來直接改變鉛彈頭的形狀,因此底部中空塞入軟木的圓錐形米涅子彈得以進入列裝(米涅彈那幾圈凹槽真不是用來切合線膛的)。

    而擊發線膛槍加米涅子彈帶來的戰書優勢,甚至可以改變戰略。

    首先,米涅步槍在有效射程方麵可以達到燧發滑膛槍的三倍,甚至在00米之外仍有一定精度。

    這意味著擁有米涅的一方不必再拘泥於“排隊槍斃”戰術,可以實現更大規模的散兵進攻作戰——真要有需要,整師整軍的散兵都可以。

    而在燧發槍時代,單獨一條槍實際上毫無意義。

    這就引發第二個戰略上的好處:擁有米涅槍的民兵,與敵人作戰不必非得湊一個排槍隊保證最基本的火力輸出,即使隻有一兩條槍,個位數的人手,也能發揮很高的戰鬥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