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573章 北行記5(1/2)

作者:碩鼠就是我字數:4962更新時間:2019-10-03 11:24:59

    江北人也有喝茶的風氣,口外的各路韃子更是完全離不開茶,因此北方一直在擴大山區的茶葉種植規模。

    實際上,剛來江北的時候,張宗對北幣很沒有信心,他覺得那張花花綠綠的紙當錢用是很荒謬的一件事。

    可是,偏偏這看起來很荒謬的事實際上並不荒謬。

    在江南大周,現在通行的貨幣實際上是銅錢,但金銀布匹都可以當做一般等價物使用,實際上,涉及大額交易的時候,用這些價值更加高昂的輕貨流通更加流行一些。

    但在江北,現在直接拿銅錢、金銀和布匹已經沒法買到東西了。

    張宗從江南帶來的財帛,想要買東西必須去華夏的銀行兌換成被南方人稱為北幣的貨幣。

    一開始,他換的基本都是硬幣銀幣,但即使這樣,買東西後找回來的零錢還是紙幣(華夏的輔幣已經全麵紙幣化了)。

    而且,若是采購超過十貫的大宗貨物,用紙幣確實比用硬幣方便。

    因為華夏這邊的硬幣其實隻有十兩麵值的金幣和一兩麵值銀幣兩種。

    隨著采購之旅的進行,張宗不得不越來越多的使用紙幣購買他心儀的東西。

    好處是,北幣的購買力確實還可以,麵值一兩,它就確實跟一兩銀幣購買力相同,麵值十兩,它就是相當與一枚金幣。

    而且沒有人拒收這種紙幣,這意味著至少在北方,紙幣流通的很順暢。

    張宗的伴當用絲綢和銀塊去銀行換取十枚北方銀幣,十張一兩的紙幣和三張十兩的紙幣,總計五百兩,這可是一大筆錢,足夠這位豪紳繼續好好的逛下去了。

    接下來,張宗逛了一家糖果店,購買了很多不同口味的糖果。

    在華夏崛起之前的時代,世界糖業中心在大周,雖然產量不大,而且質量不太高,但架不住別的地方根本沒有糖這種玩意啊。

    但華夏崛起之後,這種情況有了很大的變化。

    如今江北的糖產量和質量都已經隱隱有了超過大周的勢頭。

    張宗得到的信息是,江北蔗糖主要出自附屬國琉球,此外江北還在本土種植甜菜,並且生產麥芽糖。

    產量方麵江北目前並不比江南多多少,但質量方麵要好很多。

    江北的紅糖、白糖都比江南更加細膩而晶瑩,賣相就好了不少。

    此外這邊還有很多特殊的糖類產品,比如水果口味的硬糖,以及一種長條狀的牛奶糖。

    奶糖的名字叫做“大白兔”,據是北邊的太子徐世楊命名的,沒人知道為啥叫這個名字,不過徐世楊特別喜歡給類似的新產品取些莫名其妙的名字,很多人已經習慣了。

    自詡老饕的張宗自然不會放過這些口福,他每樣糖果都買了不少,裝在一個草編的袋子裏,由伴當提著,隨走隨吃。

    嗯,大白兔奶糖真的很不錯,要知道現在奶這種東西仍舊是韃子底層才會吃的東西,真沒想到奶糖會這麽好吃。

    張宗特別喜歡包裹奶糖的那薄薄一層糖衣,每次吃到奶糖的時候,他總是先把糖衣吃掉。

    呃,果脯就甜的有點齁人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