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579章 江淮防線(1/2)

作者:碩鼠就是我字數:5120更新時間:2019-10-10 23:49:12

    進入共和179年,徐世楊私下裏留給大周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隨著華夏內部的整合和發展,華軍已經具備了用武力迅速解決大周而不引起巨大社會動蕩的實力。

    當然,大周朝廷中的部分人也能看到這一點。

    特別是台島落入華夏之手後,大周本能的發覺北方已經形成一個對大周的包圍圈。

    179年年初的華夏國家會議上,大周荊湖路經略使徐世柳和華夏帝國駙馬文季出現在泉城,並且參加了會議。

    前者意味著荊湖路和荊湖軍已經在即將到來的南北攤牌中做出了選擇——這倒是並不奇怪,畢竟徐世柳在江南隻是經略使,回到江北他就是親王。

    後者則是證明,至少有一部分江南士紳家族,並未把自己綁死在大周這條看似依舊穩健,實則風雨飄搖的大船上。

    但也有一條心要跟大周走到最後的人,比如徐世鬆。

    被冷藏幾年之後,徐世鬆再次出山,因為大周的幾個統帥中,徐世柳已經確定不再可靠了,童貫和翁書平被認為遠遠不是北方的對手。

    此時除了徐世鬆,大周也沒有別人好用了。

    共和179年

    隆道九年

    隆道皇帝十分無奈,且有些不甘的任命徐世鬆接替童貫的職務,並且榮升樞密使,開始負責所有周軍的指揮。

    徐世鬆上任後,立刻快馬加鞭,準備針對北方的防禦。

    他明確對隆道皇帝明,此時周軍沒有北伐的能力,在北軍南下的時候能頂住就算成功。

    徐世鬆采取的戰術比較接近當初北軍麵對偽金的黃河/運河防線:以淮河為第一線,從淮河入海口開始挖塹壕修胸牆,一路修一路挖到襄陽,與長江的一部分一起形成第一道防線。

    然後同樣的防線一路向南,初期計劃先挖五道防線,若是有時間就再挖五道。

    總計十道防線,同時在各條防線的重要城市(比如襄陽)部署有野戰能力的部隊,形成堅固支撐點。

    預計兩期工程,全部完工需要五年時間——若是朝廷對徐世鬆絕對信任,願意給他最大支持的話。

    作為周軍中少見的有豐富軍事經驗,而且是勝利的軍事經驗的統帥,徐世鬆很清楚,烏龜殼修的再堅固,總有一也會被別人攻破。

    何況大周在西麵還有徐世柳的荊湖路這個大口子。

    因此,想要守住,一支強有力的野戰軍是必須的,人數不必太多,十萬左右就可以,但質量上不能差北軍野戰軍太遠,否則無法利用防線打防守反擊。

    徐世鬆的計劃是,盡可能對周軍現有的野戰部隊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改造,爭取讓周軍具備與華軍野戰的能力。

    他計劃是以自己當初組建的淮南東路軍為主體,加上從禁軍和淮南西路軍可戰之兵中抽調的人馬,共同組成大周新軍。

    按照徐世鬆的編製,大周新軍共有10個步兵指揮,60個騎兵指揮和0個炮兵指揮組成。

    不論軍種,每個指揮500兵,步兵指揮以兩百火槍,兩百長槍和一百刀盾組成;炮兵編製內則有一百甲兵和一百火槍用以掩護火炮,剩下的三百名炮手要負責操作十門大火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