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10章 平夏戰爭2(1/2)

作者:碩鼠就是我字數:4908更新時間:2019-11-04 09:47:30

    李井槐主力部隊的前進速度並不快,但十分堅定。

    基本流程是第一在剛剛被攻克的黨項堡壘裏休息,第二出發向下一個堡壘前進,第三抵達目標,並且在當攻克堡壘,然後再休息準備下一輪攻擊。

    這種按部就班的進攻純粹就是以勢壓人,李井槐完全不去考慮任何華麗的用兵動作,因為這樣不容易出現失誤。

    李井槐認為,隻要自己不失誤,黨項人沒有任何機會。

    事實也是如此,別看華軍進軍速度不快,但每攻克一個堡壘,黨項人就要損失二到三千的兵力,這些堡壘的守軍全都是生力軍,而且損失全都是永久性損失。

    黨項人不可能繼續這樣承受這種無意義的損失,他們現在隻有兩個選擇:

    第一、集中兵力跟華軍決戰,可以雙方的戰鬥力對比來,這樣等於把淩遲改成斬首,除了痛快一點外,還是死刑不變。

    第二、放棄前線的部分堡壘,把分散的部隊集結起來,在最核心的興、靈地區跟華軍決戰。

    那樣做的最大的好處是,在自己興、靈地區決戰,黨項軍的補給線最短,而進攻的華軍補給線較長,如果能切斷華軍的補給線,那就是軍事上唯一翻盤的機會。

    壞處同樣不,畢竟是都城附近最核心的領土,人口最密集,生產力最高,遭一次兵災,損失就是一個龐大的數字,沒有十幾二十年別想恢複過來。

    對於一個正常的政權來,戰場在自己核心的領土上本來就是一種失敗。

    對於夏國大德皇帝李乾順來,他現在依舊兩個選項都不想選。

    他的做法是:

    首先,派遣使者,以自己稱臣為條件,議和退兵。

    這當然不可能,平時對人和和氣氣的李井槐甚至直接把黨項使者的首級掛在軍營門口——華夏似乎完全沒有兩國交兵不斬來使的傳統。

    和談沒希望後,李乾順把主要希望放在他的那個“反華夏包圍網”上。

    三十多年前,大周還在江北的時候,大周的西軍其實就已經逐漸壓倒黨項人了,他們甚至已經打到了靈州。

    不過,隨著女真人突然崛起並南下,還在向興靈一點點挪動的西軍不得不退軍回援本土。

    但敵前撤退哪有那麽簡單,李乾順的部隊緊緊追擊周軍,從靈州城下又一路追進大周境內,結果大周西軍徹底崩潰,成就了李乾順這輩子最大的軍事勝利。

    李乾順如今已經六十多了,他現在的身體早就大不如前,雖然不甘心,但他必須得承認自己已經無法在大白高國的皇位上做多久了。

    但在人生的最後時刻,李乾順希望自己能夠複製當初的那場輝煌勝利——如果能夠做到,他認為自己就可以成為大白高國曆史上不次與開國皇帝景宗齊名的偉大帝王。

    要想做到這一點,李乾順必須動大周或蒙兀人從背後襲擊華夏。

    根據目前已知的情報,華軍進攻大白高國的部隊應該在十萬到二十萬之間,同時跨海進攻扶桑的部隊也在十萬以上。

    這樣的話,華軍在外征戰的部隊已經在二十到四十萬之多,對於一個江北政權來,這個數字已經十分驚人了,李乾順認為華軍應該沒有更多機動部隊了,最多還有一點守備力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