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54章 南北1(1/2)

作者:碩鼠就是我字數:4846更新時間:2019-11-17 20:20:27

    戰爭一開始,華軍立刻展開凶猛的攻勢。

    江淮一線,華軍兵分三路進攻,由4萬人組成的第一軍團順著運河南下,直撲長江進攻金陵。

    4萬人的第二軍團負責進攻廬州,5萬人的第三軍團負責長江上遊的襄陽方向。

    周軍方麵,童貫率領的禁軍部隊分頭堵口,但是區區十五萬兵分散在數千公裏長的戰線上,處處布放的結果就是處處兵力不足。

    進攻開始僅僅十,華軍全麵突破淮河防線,除了襄陽之外,戰線寸寸斷裂的童貫不得已下令部隊開始撤退,嚐試尋求徐世鬆機動部隊的保護。

    另外一方麵,大周荊湖路經略使徐世柳宣布反正,荊湖軍改旗易幟加入華軍當中,隨後六萬荊湖軍與華軍第三軍團會師。

    徐世柳的行動切斷了襄陽以及川省一代與大周朝廷的聯係,讓華軍輕易完成對襄陽合圍的同時,華軍得以控製長江上遊。

    最後一路,華夏海軍從台島出發,與五月二十五日占領崇明,並在島上建立中轉基地。

    六千海軍陸戰隊直接從這裏乘坐中型船隻進入長江,開始嚐試切斷大周的長江航運。

    戰爭一開始,華軍就盡顯優勢,徐世鬆那個以禁軍為盾,遲滯華軍,以新軍為矛,進行防守反擊的策略從一開始就被證明不成功——原本被認為有些戰鬥力的禁軍根本連遲滯華軍片刻都做不到,隻是因為華軍下手不夠狠,讓大部分禁軍得以安全撤退。

    華軍的推進速度並不快,他們每占領一地,首要工作不是清除大周的武裝力量,而是任命官吏、嚴肅鎮壓違法亂紀行為,同時統計本地庫存物資。

    如果糧食布匹等民生物資儲備不足,還要從本土調運一部分補充,以保證市麵穩定。

    為了確保戰爭期間不出現大的動亂,所有新領土的原大周官員一律暫且留用(如果他們沒有逃走或者為大周殉死的話),之後如何處理這些官員,則要等待本土調查團的審計審核工作。

    讓徐世楊感到欣慰的是,雖然華軍進攻過程中有人逃往深山,也有報告一些年輕女子躲在家裏,臉上抹了鍋底灰,但並未出現民眾大規模南逃的現象——相對四十多年前大周南遷,數百萬江北民眾一齊南逃,之後每年還有大量民眾南遷的景象,這次真的是一個上一個地下。

    當然,大周也不是一個忠臣都沒有。

    至少襄陽城守將呂文煥堅決拒絕投降。

    呂文煥在襄陽還算得軍心民心,戰前他在城中大量儲備糧草,足以供應全城軍民十年之用,同時他還整頓城防,在原有的城牆基礎上繼續加高,同時疏清護城河,以擴大地利優勢。

    為了對抗華軍的炮兵,呂文煥準備了超過三百架八牛弩,又從大周朝廷獲得了數十門各種型號的火炮和大量火槍。

    呂文煥認為,如果憑借襄陽城三麵環水,一麵有山,易守難攻的地理優勢,他可以在襄陽防守十年以上——當然,前提條件是朝廷能保證長江上遊水道的暢通,能夠通過水路運來補給和援軍。

    第三軍團不可能允許自己繼續進攻的時候,背後還有這麽一個大釘子,因此襄陽—樊城成了華軍南下過程中,南北雙方爆發第一次真正大戰的地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