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76章 1795年(1/2)

作者:碩鼠就是我字數:4778更新時間:2019-11-28 14:36:08

    共和1795年對華夏帝國來是一個新的起點。

    一方麵,帝國基本完成了統一,成為當之無愧的“華夏”帝國。

    另一方麵,軍事勝利,隻不過是帝國把南方納入統治的工作開始。

    以往的時候,華夏帝國的統治範圍都是戰亂之中重新收複的待恢複地區,這些地方人民窮困,對國家所能帶來的好處期待感很低——基本上,隻要能夠給人民一個差不多的安穩環境,然後少收一點稅,基本就能夠滿足人民的需求了。

    至於這個政權是華夏、大周,還是別的什麽名號,乃至於韃子,對疲敝的老百姓來,其實並不重要。

    超出這個標準之上,帝國政府多做的任何工作,對人民來都是意外之喜,所以北方人民才會這麽支持帝國,那些失去了部分特權的塢堡主也沒有對帝國造成太大阻礙。

    但是江南不同,浙省、蘇南曆來是下最繁華富庶的地區,人民生活富足而安定,而且基本以農經濟為主,與華夏那種大量集體農莊加工廠為支柱的情況區別很大。

    如果直接把江北的做法複製到江南去,恐怕會引起江南人民巨大的反感,之前戰爭中少造的殺孽恐怕就沒意義了。

    如何在經濟上把江北江南也統一起來,對華夏來是個比軍事征服更有挑戰性的新難題。

    當然,這實際上屬於幸福的煩惱,畢竟帝國領土擴大了五成(帝國在遼東和西北的控製區實在太大了),而且不同於大量邊荒地區,這些新增土地都十分肥沃而富庶。

    由於進攻的時候給地方造成的破壞很,華軍連江南1795年的秋賦都按時收上來六成之多(按照大周自己的黃冊,他們每年稅收按時入庫效率也不過如此),這大概也與帝國沒有丁稅,國家和個人都可以集中精力應付田賦的有一定關係。

    今年在江南收取的田賦基本被就地使用,供應當地駐軍、權力機構改造,以及賑濟因戰爭和自然災害受到損失的民眾。

    經濟上,目前統一江南沒有帶來太大收獲,因為帝國並沒有把江南當成新征服的領土,而是看做自己剛剛收複的固有國土,不僅不能壓榨,暫時還需要一些補貼。

    不過,對於華夏來,土地和人口的大幅度增加就是最大的收獲。

    特別是人口,最低五千萬,高可能會有六千五百萬的核心人口如果能夠利用起來,帝國將再也不用為人口不足問題而發愁——以現在沒有蒸汽機的工業,帝國甚至可以一邊維持農經濟,一邊維持工業和大農場農業的生產。

    擁有江南,帝國才真正算得上彌補了最後的短板,具備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的基礎。

    當然,擁有基礎不意味著已經成功,帝國仍然需要一些時間消化江南。

    ……

    帝國在共和1795年的會議季開的很沒意思。

    因為廣大新領土的情況根本沒法統計上來,明年需要多少資金投入,以及能夠有多少產出,都是很沒譜的事,帝國又不能依賴大周的統計數字去製定自己的規劃,那是在太不靠譜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