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19章 糧食(1/2)

作者:碩鼠就是我字數:4680更新時間:2019-12-23 20:47:03

    以現在的人均糧食、肉類、禽蛋、奶製品、蔬菜、食糖、食用油占有量來,帝國平民以上階級的民眾,生活水平已經可以穩定超過溫飽線。

    經濟處在平均線上的平民家庭,三五吃一頓細麵白米,十半個月割一頓肉,平時粗糧幹飯管飽是能做到的。

    平民階級甚至還可以通過購買國債或者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多少儲備一點備用資金,將來孩子長大了娶媳婦蓋新房,都用得著。

    在現在這個時代,讓數千萬人口達到這個生活水平已經是個很誇張的成績了,未來史書上來個共和盛世的評價都不算太過。

    就算是庶民,以目前的食品占有量來,縱向對比其他朝代,至少也能混個粗安的評價,這意味著他們可以在農閑時喝粥,農忙時吃飯,平時找機會打打短工掙些零錢賣點針頭線腦,或者年底的時候給婆娘孩子扯幾尺布做件新衣裳,也不是太難的事。

    奴隸的生活就差的很遠了,除了那些在大戶人家做奴婢的幸運兒,在窮苦地方開荒的奴隸或者大農場、大礦場的農奴、礦奴就不得不依靠狩獵獸,或者在雜糧粥裏摻雜自行采摘的蘑菇、野菜、橡子等最粗糲的食物,半饑半飽的勉強維生。

    如果不是帝國在節假日時期偶爾發放的一點糖和廉價的魚肉和下水碎肉做的香腸充當安慰劑,並且給奴隸保留了上升通道,這些奴隸估計早就爆發大規模死亡潮或者直接武裝起義了。

    帝國其實是不缺糧的,給奴隸更多糧食也不是不行,但這樣就無法給各階級拉開生活水平,無法刺激低階級的人努力向上爬。

    更何況,帝國需要更多糧食儲備,以應對不時之需,或者平衡國內糧食市場。

    在以往的朝代,連續豐收容易引發糧價暴跌,從而傷害農民生產積極性,正所謂“穀賤傷農”。

    但欠收自然更不好,那就不是傷農的問題,而是有可能動搖國本了。

    帝國領土範圍內,這幾年大部分地區還可以算是風調雨順,結合一直如火如荼的全國水利工程改造、大規模集體滅害蟲行動以及相對豐富的肥料來源(畜牧業的發展可以提供更多畜肥,此外帝國還有南洋的鳥糞石資源)的支持,帝國核心地區的土地單產一直呈現一個穩定上升的趨勢。

    為了平穩物價,目前,帝國對各地主糧作物執行國家定價統購統銷政策。

    具體來,就是每年收獲後,去除農業稅、農民自身來年所需的種子和自家食用糧之外,其餘糧食國家按照標定價格統一收購。

    根據各地種糧成本,統購糧食價格略有調整,不過都高於私人糧店的收購價,以此避免《多收了三五鬥》之類的事情發生。

    這種統購並不具備強製性,隻不過國家購糧價格最高,農民若是想賣糧,隻有賣給國家才是最賺,而農民也需要現金購買肥料以及其他生活必需品,餘糧完全不賣也是不可能的。

    這就相當於國家出麵,直接把糧食收購價托起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