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重置版 014(2/2)

作者:日本警視廳笫四搜查班警部字數:4736更新時間:2021-08-01 13:07:10

    可見二千餘人是平時的規模,主要是馳刑徒。

    其餘征發來的戍卒、花錢雇的募兵均被遣散了。

    郡縣係統的邊地騎士:

    郡縣係統的邊兵歸邊郡太守指揮。

    這些軍隊構成複雜,但人數不少,足可獨擋一麵。

    《續漢書·百官誌五》注引《漢官儀》曰:“邊郡太守各將萬騎,行障塞烽火追虜。”

    邊郡太守往往稱作“郡將”,而太守府亦稱作“莫(幕)府”,不僅負責邊郡政務,也有統領屯兵和負責邊疆防務的責任。

    西漢時邊郡太守經常拜為將軍領兵參戰。

    據《漢書·宣帝紀》載:本始二年(前72),雲中太守田順為虎牙將軍,和其他將軍一同領軍北擊匈奴。

    神爵元年(前61),西羌叛,拜酒泉太守辛武賢為破羌將軍與強弩將軍許延壽等領軍配合後將軍趙充國平羌。

    據《漢書·馮奉世傳》載:元帝永光二年(前42),拜定襄太守韓安國為建威將軍,領兵萬人,協助右將軍馮奉世平定羌亂。

    自東漢初“罷邊郡亭候吏卒”後,其兵源主要靠募兵、弛刑徒及夷兵從事邊郡候望防衛。

    但邊郡每有戰急,仍如西漢一樣在郡內征兵。

    邊郡的正卒大多數是騎兵部隊,在邊防軍中有較強的獨立性和戰鬥力,人數也多。

    由於羌亂不息,西北邊郡常配合護羌校尉作戰。

    據《後漢書·西羌傳》載:章帝章和元年(87),傅育上書朝廷發諸郡兵二萬約期擊迷吾;隴西太守張紆和張掖、酒泉太守各領五千郡兵配合傅育作戰。

    可見戰爭中郡縣係統的軍隊常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屯田係統的屯田兵:

    屯田兵又稱“田卒”或“戍田卒”,是“以兵營田”且耕且守的武裝力量。

    他們有自己的體係,在中央由大司農進行管理;在邊郡設有專門的屯田機構。

    “邊郡置農都尉,主屯田殖穀”。

    與將屯兵守備作戰為主不同,他們以屯田耕種為主,目標是積軍糧、開發控製邊地。

    武帝時西北屯田人數最多時達“六十萬人”。

    東漢屯田規模較小,但仍是邊防的重要力量。

    屯田兵戰時受命參與各項行動,西域都護就常依賴戊己校尉手中屯田兵的支持,以濟直屬軍隊兵力過少的困境。

    河西的張掖居延等地有大規模屯田,在金城也屢興屯田。

    宣帝神爵年間趙充國平羌時,就罷騎兵留弛刑徒、募兵與淮陽、汝南步兵萬餘人在湟中屯田,置金城屬國後才罷。

    不過這原本是以征戰為主的正規軍,因利就便轉為屯田,鄧訓、曹鳳、上官鴻、侯霸、韓浩、馬續等則均在屯田事務上頗費心力。

    義從兵:

    直屬於護羌校尉還有一支編製外由異族組成的義從兵。

    即“湟中義從胡”。匈奴擊敗月氏,部分未西遷的月氏,稱為“小月氏”。

    ......

    未完待續

    求推薦求訂閱求收藏。

    新人新書,求支持。

    第015章預告這些寶石、玉石、黃金的來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