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二十四章 三年(1/2)

作者:滿格的信號字數:8034更新時間:2019-07-12 20:42:59

    春去冬來,三年,對於人類有限的生命來是個較為漫長的時間。

    三年對於這個世界來,仿佛一瞬,這個世界上絕大部分和三年前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但對於卯足力氣發展的齊國,變化之大讓人有幻如隔世之感。

    在這三年裏,齊國已經初步的完成了道路的鋪設,境內的主要城市都被平整的石板路連接起來。

    即便是稍微偏僻一些的村莊也走了通往附近縣城的路。

    堤壩在洪武四年底才修建完畢,這個耗時將近一年的龐大工程,花費了齊國大量的人力與物力,以這個時代生產力水平,其完工的那,對齊國的意義不下於後世的三峽大壩。

    這是個偉大的工程,在這個大壩的修建過程中,齊國第一次用了土製水泥。

    新材料的投入,讓這個雄偉的人類建築足以載入史冊。

    堤壩完工的那,楊浩舉行了祭儀式,儀式很隆重,齊國不僅邀請了自己的老盟友有仍氏前來觀禮,甚至連周邊的友好部落也來這裏見證人類曆史上偉大傑作。

    楊浩將這個大壩命名為永固。

    在永固堤壩完工後不久,經過幾輪測試,其效果完美的達到預期之後。

    便有一隊一千人的軍隊被調到了這裏,在軍隊完成駐防後不久。

    在堤壩附近便日日黑煙滾滾,叮叮當當的聲音不絕於耳。

    穩定的水流為木製機械生產帶來了穩定的動力。

    機械臂帶動沉重的銅錘,有節奏的敲打在紅彤彤的鐵錠上。

    一塊塊大差不多的熟鐵被整齊碼放在一起,如同被染了色的磚頭一般。

    當第一塊鋼被鍛造出來後,標誌著齊國正式邁進了鐵器時代。

    鐵器的出現,很快就被投入到齊國的朝廷與民間。

    和稀缺的銅礦不同,鐵礦脈遠比銅礦要多上許多。

    在洪武五年之時,齊國官方已經不在生產青銅工具與武器,有限的銅全部被用來製作成齊錢。

    隨著鐵器的普及,齊國的生產力再一次得到了質的飛躍,各個主要的城市,大片的叢林被砍伐一空,變成齊國百姓賴以為生的農田。

    耕地麵積的增加,加上從南方弄來的新作物,極大的豐富了大齊的物資。

    而且齊國有楊浩在,自上而下政治清明,讓齊國的國力與日俱增。

    在洪武五年末,齊國進行了第一次人口統計。

    得到的粗略數字,在齊國官府在冊的國人一共有六十餘萬人。

    至於其他部落的人和勞改犯還有野人,並不在齊國的統計範圍之內,如果算上這些人,直到洪武五年年底,齊國境內的人類數量保守估計已經超過了一百萬人。

    這一百萬人放在後世也許還沒一個城市的人多,分散在齊國境內,也會顯得地廣人稀。

    但這個數量,在此事的中原大地,是當之無愧的巨無霸。

    而作為齊國國都的長安城,已經破荒的達到了十萬的規模。

    在這數年間,長安城經過了數次的擴建,到如今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下第一雄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