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五章 核酸(2/2)

作者:陽電字數:7554更新時間:2019-01-31 02:35:25

    生命演化,六年級的《生物》課本裏一帶而過,並無參考價值。

    在網絡發達的年代,知識,十分容易獲得,方然在進入金伯利中學後,就利用互聯網上的諸多教育機構網站,獲取公開課視頻、網絡課程和電子書,學習深度逐漸超越了初級中學應達到的九年級水平,隻是記憶還有些碎片化。

    現如今,按雅卡爾老師的指點,他摸索到生命演化的第一柄鑰匙:

    DNA。

    脫氧核糖核酸,名字拗口的長鏈複雜化合物,第一次在屏幕上見到標誌性的雙螺旋圖樣,動畫的演示效果,讓方然著迷,隨著視野的迅速擴大,雙螺旋的長鏈越來越細,逐漸卷曲,盤繞成粗壯的長條,長條又組成“”型的染色體,再然後,一組組染色體就位於細胞的核心,被周圍懶洋洋遊蕩的細胞器所圍繞著。

    生命的奧秘,某種程度上講,就存儲在DNA的長鏈裏。

    脫氧核糖核酸,蓋亞裏一切生命都具有的遺傳物質,這法並不嚴謹,某些最簡陋的生物:病毒,遺傳物質大多是RNA,核糖核酸,但所有細胞生物的遺傳物質則都是DNA,並沒有一個反例。

    DNA對生命的重要性,按教材上講,再怎樣強調也不為過。

    任何細胞生命,從外在的角度觀察,不論簡單到隻有一個單細胞,還是像人體那樣龐大,生物層麵的一切活動都受到DNA的控製。

    這種控製,生化層麵的細節繁雜至極,按方然的抽象,一方麵,細胞生命的全部物質基礎,外膜,內構,蛋白,受體,這些物質的製造藍圖都存儲在DNA中,另一方麵,調節細胞生命活動的物質,痕量的激素,信息素,這些物質的產生也依賴於DNA,受到DNA內編碼信息的製約。

    DNA的編碼,以A、、、G分子的排列順序來表示,這一細節並無關緊要。

    引起方然注意的,是兩個顯著的事實。

    其一,生命的定義,如何與非生命區別,科學界的主流觀點是“活性DNA(RNA)”,任何含有遺傳物質,能夠在特定條件下自我複製的存在,就是生命;

    最簡陋的生命種類,病毒,僅有DNA(RNA)和蛋白質外殼組成,除非進入到宿主細胞內,否則看上去根本沒有任何生命活動的跡象,甚至,可以結晶而成為晶體,但按生命科學給出的定義,這依然是生命。

    其二,拋開病毒那樣簡陋的存在,一切的細胞生命,從原始細菌到複雜人體內的細胞,結構都極其複雜而精妙,DNA主宰著細胞的生命活動;

    當細胞分裂時,DNA也一並複製為兩份、留存在新生的兩個細胞核中。

    細胞生命的精細結構,令人驚歎,然而再結合第一點細細思考,方然就覺察到,這其中隱藏著一個自相矛盾的悖論。

    生命的從無到有,過程應符合達爾文的進化論,這一點,毋庸置疑。

    但……

    事實果真如此嗎。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