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七章 端粒(2/2)

作者:陽電字數:6810更新時間:2019-01-31 02:35:27

    端粒耗盡後繼續複製,應該就會磨損DNA長鏈中有意義的部分,而作為生命的遺傳密碼,DNA出現這種程度的損傷,將是致命的。

    然後他們就發現,細胞分裂的次數限製,似乎真的來自於端粒磨損。

    生命的繁衍,乍一看去,往往給人以無窮無盡的感覺,任何不受約束的物種,總好像在若幹代內就能充斥蓋亞;這種想法,放在生物上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觀點,但是對單個細胞而言,卻並非如此。

    方然也知道這一點,據他的調查,細胞分裂的次數並非沒有上限,不同種類的細胞,分裂次數大致在五十到一百次之間。

    不僅如此,分裂次數越多的細胞,生命活性越差,再次分裂的能力也越差。

    端粒磨損這一現象,和細胞分裂的限製聯係起來,的確可以作為細胞層麵衰老的原因,進而,對複雜生物乃至人類的衰老,也有巨大的研究價值。

    端粒的情形,以方然的知識體係,大概就了解到這種程度。

    因為掌握的訊息還不夠,提到端粒,方然幾乎立刻就想起了一個荒謬的悖論。

    細胞的分裂,DNA長鏈的複製過程,會磨損端粒,這一點他很早就知道,再結合生物的繁衍考慮一下,矛盾就十分明顯。

    細胞受DNA複製的桎梏、分裂次數至多不超過一百次,那麽,在分裂繁衍的時候,一個原始細胞至多隻能延續一百代,到第一百代時,每個分裂出來的細胞,染色體的端粒都已磨損殆盡,失去了再次分裂的能力。

    那豈不是,等到這第一百代的羸弱“絕育種”全部死絕,這種生物就得滅絕了呢。

    端粒磨損導致的分裂次數限製,但凡動一動腦筋,就會發現和現實的矛盾之處:蓋亞的生物圈,存在至今已有四十億年之久,其中的生物,卻都是必然衰老、死亡的匆匆過客,哪怕某種生物,壽限長達一萬年,繁衍百代,也不過是將物種的存在時間延續到一百萬年。

    一百萬年,在四十億年的曆史麵前,也隻好似一瞬。

    大概是在兩三年前,這樣的矛盾,曾經讓方然十分困惑,一方麵他實在想不出,染色體的複製為什麽會磨損端粒,按理,如此低級的操作失誤,早就應該在漫長的演化中被淘汰了才對;

    另一方麵,他也總是想不明白,僅能繁衍百代的原始生命,如何能從四十億年前一直續到今。

    局限於當時的知識水平,和年輕人質疑一切的傾向,方然曾認為,要麽是端粒磨損的理論有缺陷,要麽就是,原始生命的DNA長鏈,其端粒長到不可想象,能夠經受恒河沙數的複製磨損,而始終不至於耗盡。

    當然,隨著持續不斷的修行,現在的方然,已經破解了這一悖論。

    端粒磨損,和物種的生生不息之間,協調的關鍵,是一種叫“端粒酶”的神奇物質。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