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十三章 種群(2/2)

作者:陽電字數:6692更新時間:2019-01-31 02:35:35

    特別是,考慮到DNA的複製過程,難免出錯,即便借助容器的繁衍而擴張自身的數量,本質上也是一種很有風險的事,結果,蓋亞今的生物,與遠古時代的生物近乎完全不同,DNA的傳承也宣告失敗,盡管它自身並沒有意識到。

    容器的死亡,對DNA,多少肯定是有利的,否則,就不會在自然選擇中幸存。

    但這好處究竟是什麽呢。

    日複一日的觀察,每花些時間,應付實驗室的模擬計算和數據,方然有時也會發一會兒的楞,對著監控頭下的培養皿若有所思。

    線索,就在這些玻璃盤裏,即便一開始還非常隱蔽:

    種群演化,原本認為和永生並不相關的領域,現在,觀察每一的實驗數據,注意到培養皿中細胞群落的數量,特別是代際更替的特性,對專業課的講解,方然逐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代際更替,不論繁衍、還是複製,所有生物種類都要經曆的一種過程;

    DNA消滅容器的動機,就潛藏其中。

    生命的演化,是複雜的,一代代的染色體精確複製,和偶然出現的錯誤,一方麵讓生命具有了繼承性,另一方麵又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選擇壓力導致的演化;這種過程,體現在親代與子代的更替上,DNA看似荒謬的行為也就有了很合理的解釋。

    選擇的壓力是什麽呢:

    環境,當然是,但在很多情況下,同類,一樣也是。

    培養皿裏的組織樣本,就是一個實例,哪怕有近乎無限的營養供應,作為整體的肉塊,也不太可能始終得到予取予求的供給,在細胞不斷增殖、接近填滿空間時,染色體分析就揭示了一件事,這些細胞,成分正在起變化,舊的細胞正在加速凋亡,新細胞的占比在提升。

    染色體複製,通過一些位點的觀察,勉強可以區分親代和子代,但並不容易。

    然而細胞總體的數量,體積,卻很容易觀測,在充裕養分的支持下,培養皿中的細胞數量一開始會暴漲,然後趨於穩定,在一段時間的平台期後,甚至會逐漸下降,具體分析其中細胞的DNA,端粒磨損程度都很嚴重,雖然時間有限,但方然也能想象得到,這些來自不同生物的樣本,畢竟不是坎瑟細胞,要無窮無盡的增殖下去並不現實。

    最終,經過足夠長的時間後,培養皿裏會連一點生命的跡象都沒有。

    換一個角度,重溫剛才的過程,細胞之間的關係,就和生物種群的演化十分相似。

    生物種群的代際更替,有同樣的困擾,即便再怎樣優裕的環境,也不可能承載理論上數量無限的繁衍,即便每代之間的DNA稍有不同,但作為同一個物種,任何種群遲早都會麵臨殘酷的競爭壓力,這種壓力,可能來自環境,可能來自種群內部,但總的來講,其性質都是一樣的:

    當生物數量的增長,超出極限,接下來DNA的策略就至關重要。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