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十四章 重組(2/2)

作者:陽電字數:6952更新時間:2019-01-31 02:35:35

    它們的死亡,於自身毫無價值,甚至是一種可悲的宿命,但是對種群而言,卻是應對嚴酷自然條件,最終從生存競爭中勝出的最佳策略。

    畢竟,如果所有細胞都永遠存活,結果就會是大家一起完蛋,DNA也隨之滅絕。

    從代際更替的角度,也就是,倘若一個物種沒有確定的壽限,就無法在嚴酷環境、和無限繁衍的現實麵前,為自身的複製提供必要的生存環境,最終被自然選擇所淘汰,這一過程,不需要任何意識的參與,就會將壽命有限的物種篩選出來,而將那些不會衰老、消亡的物種淘汰。

    無限長的生命,對個體,怎樣強調其重要性也不為過。

    然而對種群而言,卻無足輕重。

    當環境的壓力襲來,犧牲掉一部分分裂過度的個體,騰出生存空間,讓基因層麵上更“新”的複製品存活下來,這就是DNA的策略。

    至於個體本身,隻是容器,DNA根本就不關心,也不考慮它們的命運究竟會如何。

    洞悉了DNA怎樣拿捏生物的壽限,方然一時無言。

    雖然,早在中學時代就有過一些類似的設想,真的縝密推理出結論,他還是覺得有些難以置信。

    原本認為是寄生、共生的DNA與生物體,居然會有這樣的一種製約關係,這種關聯,單獨考慮生物個體是不會有答案,然而一旦放到種群演化的大框架內,考慮到生物的漫長演化,壓力幾乎都來自外界,這又很容易理解。

    DNA,控製著身體的生與死,這是事實,方然早就知道,如今隻不過又將其重溫了一遍。

    不過,也就是在觀察培養皿,觀察那些無意識存活著的肉塊時,回憶近來查閱的文獻,和“人類長壽有限公司”的技術資料,他愈發確定,當今人類掌握的基因技術,編輯DNA長鏈的能力,還遠不足以實現永不下車的目標。

    端粒酶,相關基因的研究,用來延長壽命或許問題不大,“人類長壽”的研究計劃就包含這一方向,進展似乎也還順利。

    但用來追尋永生,僅僅能修複端粒的技術,還差得遠。

    人類的DNA,四十億年演化的最新一個版本,衰亡的宿命深藏其中,這顯然不是一個無限分裂就能解決的問題,人之將死,身體的五十萬億個細胞,又有幾個真的會立刻終止新陳代謝呢;

    並不會,端粒磨損可以讓細胞凋亡,卻並不是身體衰老,直至死亡的真正原因,至少不是唯一的原因。

    死亡的全過程,深深烙在DNA的雙螺旋裏,這樣的一個沿襲版本,真的能通過有限的片段編輯,就達到永生不滅的成就嗎;

    方然很懷疑,甚至,他模糊的猜測到,這條路恐怕注定是行不通的。

    倘若追求無限長的生命,而不是三五十年,百八十年的生命延續,人類基因組這比爛賬,恐怕,就得完全推倒重來,一個片段一個片段的重新組織;

    而那將是一個多麽浩大的工程啊。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