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十一章 取代(2/2)

作者:陽電字數:6334更新時間:2019-01-31 02:35:36

    沒空為交通工具的事情煩惱,接下來的幾,方然罕見的調整了作息計劃,每花費不少時間查資料、做筆記,學習理解人類世界的武器,裝備,軍隊規模和戰爭曆史,看羅伯特*布朗的預測是不是靠譜。

    按布朗教授的話,一場新的世界大戰迫在眉睫,方然起初是這樣想,然後才意識到,生命科學研究者眼中的“即將”,概念似乎與凡人不同,布朗教授的原話也並不是“大戰馬上就會爆發”,而是自己和他這種年紀的人,或遲或早,都會在有生之年見證曆史,親曆一場世界大戰的殘酷折磨。

    世界大戰,會幹預人類世界的種間競爭,這道理很簡單,無非是暴力決定一切。

    但布朗教授他,為什麽會認定“大戰遲早爆發”呢,方然並不理解,在他看來,自從核武器出現之後,具體的講,從西曆169年以後,世界主要強國陸續都擁有了這麽一種足以徹底毀滅對手的武力,列強之間就再未爆發過大戰。

    雖然幾十年間,局部戰爭此起彼伏,但對人類文明來講,無關痛癢,遠遠達不到生死攸關的地步。

    核武器,擁有毀滅文明的能力,卻充當了蓋亞和平的基石。

    這似乎很諷刺。

    然而從博弈論的角度,當任何一方都有能力徹底毀滅對手,又極度渴望生存時,在核攻擊無法徹底摧毀對方核反擊能力的前提下,最佳的策略就是“讓核彈待在發射架上,隨時準備發射,永遠不會發射”,用核武器的強大威懾力,斷絕對手搶先發動核攻擊的念頭,此確保自身的安全。

    確保相互摧毀的恐怖平衡,不誇張地講,是當今世界總體和平的大前提。

    其他常規武力,那些在局部戰爭中大顯神威的武器和軍隊,實質上,都不過是在核武器的陰影下活動。

    隻有核武器幕後撐腰,常規武力才能實施一些意義有限的作戰行動,至於有核國家之間,對抗,無時無刻不在進行,戰場卻集中在科學技術和經濟層麵,直接爆發衝突的概率無限接近於零。

    既然如此,哪怕一個強國的經濟衰退到極限,也無非是社會動亂,政-權更迭,像第一、二次蓋亞大戰那樣,用侵略擴張的手段暫時緩解經濟危機,已經是不可能的。

    對武器,戰爭,軍事領域的分值了解有限,很長時間以來,方然對蓋亞局勢的判斷就基於以上認識,時間精力有限,他必須把主要的資源投入到生命科學和信息技術上,對那些無助於追尋永生的領域,淺嚐輒止,走馬觀花,一般也完全可以。

    但是現在,與羅伯特*布朗的交談,卻提醒了他,要想預判世界的未來,軍事,必定是一個不應該被忽略領域。

    兵器,武裝人員,龐大的軍事力量,代表著一個和平年代往往身居幕後的終結者:

    暴力,或曰,元要素。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