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十五章 動向(2/2)

作者:陽電字數:6838更新時間:2019-01-31 02:35:37

    那麽是自己的分析有誤嗎,不,不應該是這樣。

    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是還不上的債務,而要在現行框架內解決這些債務,除戰爭外隻有放水,道理十分淺顯,方然並不認為自己會搞錯。

    那麽真相就隻有一個:

    解決聯邦曆史上經濟危機的,另有其他力量。

    這種力量,方然並不陌生,他很快就看清了真麵目,也更深刻的領悟到,麵對經濟危機,聯邦也好,世界其他列強也罷,所采取的一切應對手段,其實,都不過是在苟延殘喘,拖延時間,等待著那空前強大的力量出手而已。

    這種力量,正是方然一直堅定信仰的,能夠改變世界的:

    科學。

    科學的發展,技術的進步,毋庸置疑,可以極大改變人類世界的麵貌,極大的發展生產力,在經濟層麵,則是經濟規模的擴大,即便不改變現有的分配規則,也可以讓每一個社會成員能分到的產品大大增加。

    生產力的進步,切實增加了全社會的財富,這是才債務消減、化解的根本保障。

    與寅吃卯糧的“向未來借錢”相比,科技發展帶來的財富,是實打實的,不會在將來造成更大的麻煩。

    曆史上,蓋亞的幾次工業革命,也正是經濟發展最迅猛的時期,那段時間的社會,幾乎不知道經濟危機是何物,一切都欣欣向榮,仿佛可以永遠指數級的增長下去,工廠主的利潤,不斷增加的賬麵財富,絕大部分都由科學技術的進步來提供,極少引發債務危機,經濟危機自然也不見蹤影。

    然而,人類的科學研究自有其規律,成果何時誕生,有極大的不確定性與偶然性,這種經濟繁榮的強勁動力,並不規律,無法讓經濟永盛不衰。

    甚至可以這樣講,經濟危機的發生,債務隻是原因之一;

    當科技停滯時,生產力也難以提升,蛋糕的增速無法填補資本的貪欲,也是另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

    一旦洞悉到這種層麵,方然就難掩憂慮,因為,按照他的觀察與分析,人類的科學技術,在今,已經出現了停滯不前的征兆。

    停滯,套用在科學技術上,曾有很多次預言上的重大失誤。

    西曆15年的聯邦專利局官員聲稱“能發明出來的東西都被人發明過了”,167年威廉*湯姆孫在新年慶祝會上致辭“物理學的大廈已經建成,剩下的隻是一些修飾工作”,甚至有科學家對記者講“物理學將在三個月內結束”,科學技術的爆炸式發展,給了這些人一記響亮的耳光。

    然而今時不同往日,十六歲的方然,並非出於盲目自信才會做出這一判斷。

    翻翻蓋亞的曆史,科學技術,自有其規律,近現代的發展十分迅速,然而歸根結底,一切現代科技的根基,最終都要著落在基礎科學的研究成果上,這塊基石,許多人認為是有著“科學之父”稱號的數學。

    但方然並不這麽認為。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