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十九章 分界(2/2)

作者:陽電字數:6642更新時間:2019-01-31 02:35:41

    即便經濟危機惡浪滔,若提前得到消息,知道聯邦政府、央行將保資產還是保匯率,就可以在市場上翻雲覆雨。

    在這一過程中,權貴的操作手段未必十分高明,但時機則很關鍵,在普通民眾還在發懵,對著狂瀉不止的股價和波動劇烈的匯率目瞪口呆時,頂層的金融操作往往早已完成,不是在高位將資產套現,就是將馬克兌換為外幣、黃金或其他避險資產,而彼時彼刻,仍對資產價格抱有幻想的普通人,正是這一係列操作的接盤俠。

    然後危機爆發,資產、或者貨幣成為犧牲品,將普通人手中的債權一並埋葬,家底隨之清零。

    這種事,但凡關注過人類世界的經濟危機,套路其實都很常見,但人的記憶卻注定短暫,十年前吃的虧,並不足以提醒目光短淺的民眾;再即便頭腦清醒,沒有一條提前得知訊息的渠道,不知何時高位套現、或者買入避險資產,終究也是徒勞。

    危機大潮中,聯邦的財富進一步兩極分化,窮者愈窮,富者愈富,這是人所共知的常識。

    但對“窮”與“富”的分界線,民眾的認知則相當模糊。

    擁有上百萬,幾百萬乃至上千萬馬克的資產,這樣的人,算不算“富”,自我感覺良好的所謂聯邦中產往往會點一點頭,自認為已坐上了風雨無懼的航船,殊不知手中成百上千萬馬克的所謂資產,不過隻是借據,危機一來,經濟損失最慘重、資產最迅速被清零的也正是這些自以為是的家夥。

    窮,或者富,僅僅以資產計價來衡量,是沒有意義的。

    關鍵在於,這些資產的持有者,在聯邦經濟金字塔中的位置如何,是否能快人一步,進行逆市操作;這種操作,在民間是未卜先知的巨大幸運,在頂層卻司空見慣,沒有這種渠道的資產持有者,即便坐擁再怎樣龐大的資產,也不過是為權貴保管財富,作為對衝風險的巨大倉庫而臨時存活。

    巨頭尚且如此,聯邦的一般資產持有人,冠以“中產”的表麵光鮮群體,更不過是待收割的金融炮灰。

    危機中,這些人持有的股票,房產,期權,價值嚴重縮水,身上背負的債務卻往往不動如山,加上降薪失業的打擊,收入銳減,一進一出很容易就會走向破產,將多年辛勤、或者狡詐積累起來的財富拱手送人。

    相比之下,反倒是一文不名的流浪漢,沒什麽可失去的,生活依舊自在;

    如果不考慮原本就糟糕之極的生活狀態,和一言不合就拔槍清彈匣之聯邦警察的話。

    其實,何止是在危機時期,人類世界的經濟規則,原本就會讓財富不可逆的兩極分化,除非動用暴力、洗牌重來,否則這一趨勢幾乎沒有任何手段可以逆轉。

    這,無需晦澀的理論去證明,但凡觀察曆史,都不難看得到。

    不承認這樣的趨勢,就很難解釋為何一群經濟地位並無根本差別的原始人,甚至同樣住在大樹上的猴子,會一步步演變到今這樣的懸殊局麵。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