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二?栒? 分析(2/2)

作者:陽電字數:6524更新時間:2019-01-31 02:35:47

    人創造出來的東西,卻未必能被人控製,人工智能,原則上是存在這樣的可能。

    開發人工智能的直接動機,很顯然,倘若不是出於莫須有的“研究意識”、甚至“百無聊賴”之類理由,顯然是為了解放人的辛勞,是為了利用人工智能去解決人類難以解決、甚至無法解決的問題,那麽從邏輯上講,對複雜度越過某種門檻的AI,運作過程必定不是人能夠完全解析的。

    這種不能夠,並非理論上的做不到,而是解析的時間會長到脫離實際,根本就不現實。

    想到這,方然不是在杞人憂,認為人類創造的AI會脫離控製、自作主張,而是作為人工智能的使用者,對AI正在做什麽,並沒辦法有很切實的把握。

    這對係統開發者來並不成問題,但是對使用者,則潛藏著這樣的風險:

    對AI的實際行為,不管開發者怎樣聲稱、怎樣保證,都沒辦法驗證這些聲稱、保證究竟是真的靠譜,還是完全的欺騙。

    歸而總之,還是此前想到的那一個難題:

    除非開發者主動放棄,否則,對複雜度超限的係統,沒有任何百分之百可靠的手段,可以確保除開發者之外的任何人將其完全掌控。

    思考著ASA的行為,“權限不可轉讓”的猜想,再度浮現於方然的腦海。

    但他想了又想,還是無法給出證明。

    幸好現在還無關緊要,至少對ASA,身為開發者的自己並不擔心它會失控,方然就暫且將猜想放到一邊,他仔細觀察“自動化搜索與分析”係統的日誌,結合每的分析報告,逐漸洞悉了這係統的運行規律。

    看起來,正仿佛一個物理意義上的大腦,ASA的運行思路,恰似人腦。

    這種相似性,與“自我意識”的討論無關,而是眼前的人工智能在處理問題時,采取的廣泛嚐試、不斷反饋的策略,與人腦在麵對問題時的工作方式很相似。

    想象一個人,在嚐試解決試卷上的數學題時,究竟是怎樣思考,想出辦法呢;

    大腦的思考過程,人皆有之,卻好似很難用語言來清晰描述,教師指導學生,也往往是泛泛的“認真想一想”、“換個思路想”,其實這時候大腦究竟在做什麽呢,無非是利用以往積累的神經突觸網絡,發動神經刺激,將所有可能涉及到題目、可能給出解決方案的神經連接路徑都嚐試一遍而已。

    這過程中,絕大多數路徑都指向“否決”,極少數路徑一時沒有被判無效,或許,還會連通到邏輯關聯的其他路徑,運氣好的話,在經曆難以想象的繁複生物電過程後,大腦會半回顧、半新創的給出一條可行路徑,問題才得以解決。

    這種過程,在人工智能領域,似乎就是所謂的“神經網絡”。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