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六四章 複製(2/2)

作者:陽電字數:7466更新時間:2019-02-19 23:49:24

    甚至於,借助計算機的發展,人的意識,還會隨之而繼續進化。

    這一經久不衰的腦洞,拜多年來的廣泛涉獵所賜,方然見過很多,但他始終對此持謹慎的懷疑態度。

    意識的本質、運行機理,直到今,人類也還沒有研究透徹。

    意識究竟是什麽,是簡單明了的邏輯運算,還是繁複精妙的混沌過程,這一謎題,多少年來無數科學家都殫精竭慮,然而不論是基於神經係統的解剖、研究,還是基於意識活動的觀察、分析,直到目前,人類對大腦中一百四十億神經元如何組織、協調、活動,繼而產生出自我意識,依然所知有限,恍若霧裏看花。

    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進展遲緩,一些人便基於“人腦”與“電腦”在行為上的相似性,得出“人腦工作機理必定類似於電腦”的簡單粗暴判斷。

    進而,才會衍生出“意識遷移到電腦、因此而獲得永生”的不切實際幻想。

    但他們並未意識到,即便人腦與電腦的行為再相似,

    它們也根本不是同一種東西。

    最起碼的,即便承認人腦的根本特質——智慧,有足夠強算力的計算機係統也照樣能有,至少能表現出相當程度的智慧特征,也不應該忘記,具有這種能力的計算機係統,全都是數字式,其處理的符號,本質上無非是高/低電平、是/非邏輯、0/1數字的二態,而人腦則是典型的模擬式處理設備,在底層邏輯上,根本就不吃數字那一套。

    兩類“設備”的底層原理,根本不同,決定了其行為上的一些根本差異。

    這種差異,即便再怎樣意義重大,方然現在也還不想去刨根問底,他著重要否定的,是那種將人腦簡單粗暴等同於電腦,進而,將“意識活動”簡單粗暴等同於“軟件運行”的不假思索之武斷。

    正是基因這種誤判,一些人,一些作品,甚至一些馬行空的計劃,才會將意識的複製與平移相混淆;

    進而,認為對意識進行這些操作,一點都不困難。

    將人腦等同於電腦,

    將人腦的意識活動,等同於電腦的軟件運行,

    繼而倒裝概念,用電腦軟件的複製、移動,去類比人腦意識的複製,移動,

    以上,就是諸多科幻作品中一幕幕荒唐場麵的幕後邏輯,甚至由此衍生出許多匪夷所思的情節,看似很有道理,實則漏洞百出。

    最起碼的,當設想一個人的意識被“複製”時,難道真就像計算機軟件的複製、粘貼那樣,隻要掃描源存儲器、並在目標存儲器裏寫下一模一樣的比特,就萬事大吉了嗎;

    對人腦,一百四十億神經元、上萬億突觸的精密構造,且不論是否能有這“掃描”的手段,

    即便有此等手段,也應該進一步的意識到,複製、粘貼的源與目標,性質上總歸是要一致的,那麽,要實現“複製”,就還要有能將掃描結果寫入另一個“空白”大腦的手段。

    如果,“掃描”的難度,已無法想象,

    那麽“寫入”的難度,就更是癡人夢般的方夜譚。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