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九一章 防禦(2/2)

作者:陽電字數:6812更新時間:2019-03-02 23:10:03

    一線治安力量的變化,民眾都看得見,相比之下,監控網的升級、演進,就隻能通過新聞和網絡上的資料去分析和猜測。

    街頭巡邏的機器人,顯而易見,消滅當街搶錢的毛賊是菜一碟。

    但是簡單直白的暴力震懾,對有組織的複雜犯罪、或蓄謀已久的非法活動,卻無能為力。

    在這方麵,負責聯邦國內安全的FBI機構,早在十幾年前就開啟了一項龐大的研究計劃,希望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領域的成果,研發出能對大量數據進行自動處理、智能分析的係統,用來輔助探員的工作。

    十幾年過去,今,這一係統已上線運行,其作用和價值,甚至超越了人們最初的設想。

    憑借越來越龐大,越來越稠密的聯邦社會安全監控網,海量的數據,以往根本無法奢望能夠獲得的數據,每一刻都如泉水般奔湧而出,而承接這海量數據的,則是FBI在聯邦布局的近十個超級計算中心。

    在深度挖掘算法和模糊匹配算法的加持下,計算機,近乎於像一個人類偵探那樣工作,以閃電般的速度,從監控數據的汪洋大海中提取線索,並分析、匯總成事件報告,提交給忙碌的係統管理員審核。

    經過管理員的初篩,有較大價值的報告,或者針對某一立案的報告,會提交到FBI總部,由資深辦案專家跟進。

    這一連串的過程中,最終的分析、決策者,仍然是人;

    但計算機係統的介入,卻極大提高了辦案環節中最瑣碎、耗時的“偵查”,同時還節約了大量人力。

    進而,還一並隔絕了大量難以量化、難以杜絕的人為幹擾和疏忽。

    借助現代I技術,聯邦的安全體係,今非昔比,固然會令一些宵之徒畏懼。

    但是和打擊已經發生、已經完成的罪行相比,這一體係的預警、預判和幹預能力,才是他關注的重點。

    收集海量訊息,分辨蛛絲馬跡,現如今,FBI的核心體係,已經能在某一些時候,在某一些特定的情勢下,實施以往隻在幻想作品裏出現的行動:

    提前覺察犯罪傾向,甚至,對即將發生的惡行進行預判,也就是“未卜先知”。

    事實上,在過去的幾年裏,聯邦政府一直在撥款支持FBI(當然也包括中央情報局、國家-安-全-局等機構),半公開的進行研究。

    “預判犯-罪行為”這一聽起來著實玄妙的研究方向,曾經在聯邦社會引發爭論,民眾各執一詞、互不相讓,對這一體係的可行性、合理性,乃至其或然投入實用後的權力邊界,爭執的不可開交。

    爭論的焦點,毫無疑問,集中在一個容易摹想的場景:

    倘若一個人,出於某種動機而心生歹念,那麽在他即將行動、卻還沒動時,他是不是罪-犯;

    聯邦的暴力機構,又有沒有權力“提前執法”,將這尚未開始、沒有任何一絲事實支撐的犯-罪行為,扼殺在發生前。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