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柧耪? 緊迫(2/2)

作者:陽電字數:7122更新時間:2019-03-11 22:36:04

    不需要自己造“積木”、即基因片段,研究者便可專注於基因的排列組合,或者特定基因的結構與功能,這極大節約了時間。

    從“永生不滅”的定義上講,要實現永生,不能單憑蓋亞生物圈這一龐大基因庫的存貨,事關新陳代謝與細胞分裂的基因片段,都需要重寫,而編寫和測試這些新片段的功能如何,是相當費時費力的工作。

    但不管怎樣,這種事,以人類的生命科學研發水平,還勉強可以期待。

    可是與“從零開始”相比,改造現有的人、使其得以永生,則是另一個差異極大、更難解決的難題;

    而這才是方然真正需要的。

    西曆1478年春,臨近畢業,短暫得閑的方然,內心的緊迫感卻在加劇。

    二三十年裏,窺破碳基生命的永生奧秘,不論從哪一方麵來講,這樣的研究速度都很難橫加置喙,但是對方然而言,卻仍嫌太慢。

    解決這一問題後,如何將其應用到現存者身上,所需的研發時間很可能會更長,甚至,會長到讓等待者無法接受的地步。

    改造現有的人,使其永生,這樣做的難度遠高於創造一個新的永生者,個中道理,隨便想想也不難明白。

    譬如城市建設,和擴建新城區相比,改造舊城區的麻煩顯然會多得多。

    新城區的占地,眼下還是荒野、或者耕地,對城市規劃者而言就是一張白紙,設計與施工的掣肘都很少;而人口與建築密集的舊城區,除非徹底推平重建,否則,就難免會碰到各種各樣的麻煩,更加費時費力。

    城市建設,對年久的舊城區,還有徹底鏟平這一種選擇。

    但是對活生生的人,即便有永生之術,要在維持軀體新陳代謝、保證意識活動連續的前提下,將其改造成一具永生不滅的軀體,難度簡直就高得無法想象。

    當今時代,細胞層麵的DNA編輯,已經是一種尋常的生化操作。

    但要改變一具軀體的基因,將其五十萬億個細胞的DNA盡數編輯完畢,就完全是不可思議。

    再甚至於,在進行這五十萬億規模的DNA編輯(乃至替換)時,還要維持軀體的新陳代謝,保證棲居其中的意識持續存在,這簡直就是一種妄想。

    全身基因替換,哪怕最荒誕的幻想作品裏,也未見得會出現這樣一幅場麵。

    但倘若沒辦法這樣做,那麽,曆盡艱難、得到永生不死之術,對追尋永生者的意義又是什麽;

    永生,不管本身多神奇,又是多麽的不可思議,任何渴望著它、憧憬著它的追尋者,總歸是抱著要讓自己永生不死的執念,而非鑽研科學、探求真理之類的念頭,才去拚命努力的,難道不是嗎。

    假如,僅僅是假如,永生不死的奧秘明就會大白於下,卻僅能用於新生者,而已經降臨在這世上的一切生物、包括人在內,都無法從中受益;

    那麽這樣的永生,和根本沒有永生,又有什麽區別,又有什麽意義呢。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