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二九章 生養(1/2)

作者:陽電字數:6800更新時間:2019-03-24 19:11:37

    拋開莫須有的所謂情感,人,生養子女,其實就是一種權衡利弊的經濟活動。

    在生產力十分低下的舊時代,雖然一個普通子女,大概的前途就是成為普通的農業勞動力,但在舊時代的社會秩序下,子女成家立業、分家單幹之前,這勞動力的產出默認都歸家庭所有,受到父母的支配。

    在這種情況下,對父母而言,生養子女的收益是比較確切的。

    生育子女,花費一定的時間、金錢和精力將其養大,就可以為家庭增添勞動力,進而獲得這勞動力貢獻的物質財富,而畢竟有著自己頭腦的子女,則通過繼承遺產的方式(至少也是期望),來作為服從父母的經濟補償。

    扒開一切舊時代社會法則、傳統習俗的外衣,內在的經濟核心,就這樣簡單。

    正是這樣的穩定、比較確切的經濟紐帶,支持了社會的存續、變遷,進而逐漸發展到今,這種現實,本身並沒有高尚與卑下的區別,單純以(今的)道德標準去衡量,甚至大加批判都是沒有意義的。

    方然也無意如此,相反,回顧曆史,讓他輕易的發現,這一規則在當今世界已完全過時,完全的不合時宜。

    和過去的漫長年代相比,當今時代,是一個推崇個人價值、追求自我實現的時代。

    這樣的思潮,表麵上,似乎由幾百年前的“文藝複興”作為開端,藉由人對自我的審視,而逐漸誕生了自我價值、自我實現等思維形態,逐步發展至今,就形成了一整套以“自我”為核心的價值觀念。

    在這種觀念的指引下,一個人,最應該追求的,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如何理解自由,自我實現,乃至人的內在價值,這些繁複的文字遊戲,對方然而言有點意義都沒有,他隻知道,即便聯邦的立國理念中,也包含著這些似是而非的價值觀念,究其本質而言,自由也好,人的自我實現也罷,之所以在今的世界廣泛流行,無非是資本在其中推波助瀾。

    從農業時代到工業時代,勞動者,或者剝削的對象,要滿足的條件是不一樣的。

    農業,在過去幾千年的曆史中,顯然並非一個需要聰明頭腦、或者高新技術的生產領域,對勞動者的要求也很低,不普通農民,即便更野蠻時代的奴隸,也可以在皮鞭與酷刑之下完成這樣的工作。

    但到了工業時代,一個沒有頭腦、缺乏思維的農民,則無法滿足現代化大生產的需要。

    基於工業時代的需要,束縛在家庭中、土地上的低端勞動力,就被逐步的、有意識的改造為能夠進入工廠、從事複雜工作的工人,職員,技術員乃至工程師,這些人的技能、地位各不相同,但有一點卻是類似的:

    他們都(自認為)有自己的人生目標,並且認為,自己正為此而不辭辛勞。

    工業時代,乃至於後工業時代的大多數崗位,都需要人的智慧,一個自認為有自我目標、正在自我實現的員工,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不僅如此,他所拿到的報酬,還可以假“自我實現”的幌子而被資本輕易回籠,充當生產循環中的利潤。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