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四五章 全產(2/2)

作者:陽電字數:7058更新時間:2019-03-29 23:42:08

    如果,現階段像“鋰聚合物電池APS”的存在,隻是威脅到了一些傳統製造企業的生存,那麽在“全產機”出現後,即便像夏洛特研發中心這樣的智力密集型機構,也會因此而遭遇嚴重的衝擊。

    道理是顯而易見的,一旦人工智能掌控的“全產機”,能夠在無人幹預的情況下製造出多種門類的APS……

    那些研發“自產機”的工程師,從碼農到技工,統統都會失業。

    下一代智能化生產體係、APS的出現,具體的時間節點,業界尚沒有定論,從事基礎研發工作的方然也不上來。

    但是在明確了這一發展方向後,再看每的工作,伏案於工作室的年輕人就格外清醒的意識到,自己,和工作室其他同僚正在做的事,某種程度上講,就是在為自己和同一領域的無數勞動者們開掘墳墓。

    I領域的前沿研發,不論圍繞互聯網絡、數據挖掘還是基礎體係,本質上都是在為“人工智能”的主攻領域而服務。

    而人工智能的極大發展,不僅催生了APS的出現,或遲或早,必然催生出APS。

    麵對能夠按需製造出一大批APS的“全產機”,可想而知,除最尖端研發領域的資深專家、學者外,不僅傳統工業領域會哀鴻遍野,就連現在如火如荼的I領域都無從幸免,甚至連托馬斯*安生現在的崗位,都可能被無情的替代掉。

    哦,這樣也未必正確。

    梳理近來的一係列工作,厘清思路,方然提醒自己別太悲觀。

    IB公司在夏洛特的計算機基礎研發組,工作內容,與人工智能、自動化生產體係關係密切,但根本任務還是從事I領域底層構件、框架的開發,與聯邦政府和網絡管理機構保持一定的聯係,這些崗位,至少在“全產機”出現之後,仍然尤其存在的價值,一時半刻還不至於被裁掉。

    想一想也知道,APS、“全產機”,功能再怎樣包羅萬象,終究也要人來研發和製造。

    倘若事態的演變止步於此,那麽,方然的想法還算是正確的。

    但此時此刻,置身於社會劇變的前夜,二十八歲的年輕人還未能洞悉一切,沒有意識到“全產機”並非人工智能體係的終極狀態。

    能夠製造出APS的智能化體係,功能,是強大的,但可想而知,倘若這樣的“全產機”仍然要依賴於人,需要人去設計與製造,那麽,人工智能的發展就還算不得全盛,更談不上取代和超越人類。

    事實上,早晚有一,即便功能強大的“全產機”,也終究會有更強大的AI體係來製造。

    那時的AI體係,原則上,具備原先為人所壟斷的“思維”和“創造”能力,能夠按管理員的指令,調整生產流程,完成技術研發,進而,提供一係列不斷改進、強化的APS,為管理員提供一切種類的“全產機”。

    生產“全產機”的終極AI體係,那種存在,就是很多科幻作品中描摹過的:

    終產機。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