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八一章 活動(2/2)

作者:陽電字數:7206更新時間:2019-04-21 22:28:40

    大批業界精英、人才雲集傑克遜維爾,通過各種活動和交流,展示出的聯邦信息技術產業現狀,並不出乎方然的意料,從“全產機”到人工智能的應用領域如火如荼,似乎根本沒受經濟危機的影響。

    與之相比,量子力學這樣的基礎領域,還在繼續裹足不前。

    量子領域的研究,最近若幹年,應用層麵的成果一點也不少,事實上早在十年前,聯邦就成功進行過量子通信實驗,繼而實現“理論上無法被破解”的量子加密通信係統,諸如此類的現實成果,方然多少總有些了解。

    但同樣是量子理論的應用,在新一代計算機上,就沒有多少進展。

    “量子計算機”,名字聽起來就很晦澀,其實終歸還是進行數值處理的計算機,和傳統計算機相比,根本性的區別,在於量子計算機的“量子比特”(Qbi)表征能力比普通比特(Bi)強得多,運行模式不再是一條線般的邏輯推演,而是基於量子糾纏效應的並行處理。

    在這方麵認識有限,方然沒有投身這一領域的打算,相反,他隻對研究成果感興趣。

    今日的學術界,量子計算機的研究是熱點,但迄今為止的所有驗證機型,不論早期D-AVE公司的“獵戶座”,聯邦安全局的“硬破解”項目,還是IB自己研發的量子計算驗證機,所有這些係統的功能都還很簡陋,除原理性的驗證外,無法進行任何實質意義上的計算,因此也毫無實用價值。

    究其原因,業界公認的難點,是“量子糾纏”的保持條件太苛刻。

    即使在極端低溫條件下,微的擾動,都可能打破糾纏態,繼而讓量子計算機停擺。

    即便未來一段時間內,或許十年,或許二十年、甚至五十年,實用化的量子計算機,在諸如破解AES加密的領域內,總的費效比,也幾乎無法超越現有的電子計算機。

    對自己而言,“量子計算遙遙無期”,有這一判斷也就夠了。

    基礎研究乏善可陳,另一方麵,FFRI-I年會的應用類研發報告,倒是遍地開花。

    以IB基礎研發組成員身份參與,方然向年會組織機構提交的報告書,就切合其中的一個關鍵領域。

    按“國際商用機器”研發部門的展望,在“自產機”基礎上,有必要加快研發、設計與製造體係的變革,具體而言,就是利用人類的科學、技術與工程積累,設計並製造出曆史上第一台“全自動工業母機”。

    這個概念,普通民眾想必很陌生,方然卻熟悉的很。

    在夏洛特研發中心,“自產機”這種東西,如今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產物,但這種產品,仍然需要大量I開發者與工程技術人員參與,才能以更接近傳統工業流程、而非現代化無人流水線的方式被製造出來。

    IB的計劃,和聯邦產業巨頭們的想法一樣,都期望這製造“自產機”的過程,也能實現完全的自動化。

    能自主製造若幹類“自產機”的東西,方然的叫法,就是“全產機”。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