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柸?? 眼界(2/2)

作者:陽電字數:6502更新時間:2019-04-27 16:44:07

    但麵對網絡上動輒PByes(千萬億字節)、甚至EByes(百億億字節)的數據量,哪怕有ASA輔助,他也隻能窺見其中的一些微末。

    而公司和聯邦政府的匯總、統計與分析數據,可信度,又要打一些問號。

    在浩蕩的信息時代,表麵上,隻要有權限和帶寬,仿佛全世界的任何信息都能不費吹灰之力的為己所用,然而一個人的時間精力終歸有限,大腦的記憶和分析能力也不可能無窮無盡,那麽對方然而言,事實上從很久之前,他就處於某種信息過量的溢出狀態。

    存儲在互聯網絡、公司內網與聯邦政府專用網絡裏的數據,他知道,一切都有價值,都有綜合分析的必要,卻沒有能力去做。

    現在,托馬斯*安生成為了IB的核心職員,一切進行起來就順利得多。

    西曆1484年秋,工作地點依然在夏洛特研發中心,方然率領的基礎研發組深入到控製層麵,為IB的全產機核心控製係統提供解決方案。

    在不同公司的眼中,“全產機”的概念,必然多少會有些差異,IB公司在聯邦政府的宏大規劃中擔任雙重角色,不僅要設計並製造出“全產機”的某些模塊,其自身也在嚐試進行APS化,以便在將來內嵌到“全產機”的框架之內。

    趨勢是明擺著的,一旦“全產機”被製造出來,聯邦的絕大多數企業都將被其取代,隻有融合其中的才能生存。

    至於到那時,仍然遊離在“全產機”體係之外的公司,企業,就隻能在夾縫中生存。

    這些公司、企業對應的資產,並不是不想融入到“全產機”的體係之中,而是在聯邦若幹資產巨頭的把持下,沒有機會參與這一宏大的工程。

    繼而,方然也完全可以想象,已經顯現頹勢的聯邦金融產業,則會進一步消亡。

    金融,通俗的講就是“錢生錢”,在現代社會,居於統治地位的金融資本,需要這麽一個為其效勞、壓榨蒜苗的行業,借助從業者的手,才好把以工資名義施舍出去的貨幣回籠,進而通過擴大再生產的方式實現資本增殖。

    而在1480年代的今,隨著社會逐漸轉向了簡單再生產,金融行業便迅速衰敗。

    金融業的萎靡,並不是資本也隨之消亡,控製聯邦社會的大資本仍然存在,被一腳踢開的,隻是金融行業的中資本和無數服務者。

    今的聯邦,統計數據之間的關聯度,早已不複以往,不能再用滯後的觀點去看待。

    在信息技術的滲透之下,機器,持續的取代了人,大量民眾因崗位被頂替、甚至消失而失業,在傳統的資產主義經濟模型中,這是一種十分不利的情形。

    隨之民眾收入的降低,消費能力隨之萎縮,經濟危機就會如灰犀牛般漸漸接近,繼而暴起發難。

    和這樣的理論分析相對應,聯邦的經濟數據,在1480年代後也一直不太好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