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四五章 中繼(2/2)

作者:陽電字數:6782更新時間:2019-05-20 22:05:30

    從NEP_871出發,連接到愛達荷州的其他節點,光纜是和平時期的一種最優選擇。

    與此同時,遍布在聯邦大地上的自持式短距網絡中繼器,也構成了一張總體速率並不低、可靠性則極高的通信網。

    與光纜的點對點通信、至多用若幹條線路構成一張幹線通信網不同,中繼器,在NEP_871周邊一百公裏範圍內的部署數量,始終都在四百個以上,這一數字隨中繼器的故障、替換及維修而時有變動,但始終足以維持密集的網絡鏈接。

    堂鎮發出、接收的訊息,經過這一網絡,采用類似於“洪泛法”的高冗餘方式,信源發出的訊息被拷貝成百上千份,在許多路徑中並行傳輸,信宿則對接收到的大量拷貝進行校驗、篩選,將所得訊息提交給上一層。

    這種傳輸方式,與傳統互聯網絡的拓撲結構相比,穩健性又上了一個新台階。

    蓋亞表麵現有的互聯網絡,是大量節點、鏈路組成的稀疏通信網。

    所謂“稀疏”,是指在距離遙遠的兩個節點之間(譬如北大陸到西大陸),僅有寥寥幾條物理上的傳輸通路。

    倘若通路被一起截斷,很顯然,兩個節點會徹底失去聯絡;而如果其中的一部分被截斷,聯絡仍能進行,卻無法保有原先的帶寬,總之,網絡破壞的越嚴重,節點之間的通信就越舉步維艱,甚至失去實用的價值。

    在聯邦政府牽頭、產業巨頭實施的新一代互聯網絡中,情形,則很不一樣。

    以方然所在的NEP_871為例,作為係統重要節點,堂鎮與周邊的幾個相鄰節點都保有網絡連接,而且這種連接,並無法準確的指出一條或幾條幹線,而是通過散布在愛達荷州的無數大中繼器,來提供近乎無數條路徑的同時連接。

    這種設計方案,顯而易見,是對通信資源、網絡帶寬的嚴重浪費。

    但由此帶來的超強抗打擊性,則是新一代網絡的重中之重,足以應付從暴民襲擊到蓋亞大戰的一切威脅。

    置身於這樣的網絡中,外來打擊,即便破壞掉堂鎮周邊的一百座、一千座中繼器,甚至把臨近堂鎮的幾個節點都摧毀大半,也完全不會影響到堂鎮的網絡通信,不僅如此,自動化維護係統還會查漏補缺,迅速將網絡盲區填補掉。

    要完全斷絕堂鎮的網絡,除將整座鎮夷為平地之外,就隻有將其周邊所有中繼器全部摧毀這一個辦法。

    不僅如此,破壞還要持續進行,破壞速率超過維護係統的修複力,才能有長久的效果。

    文數字般的投資,換來的,則是一張近乎於顛撲不破的互聯網,聯邦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確走在了世界前列。

    方然對網絡工程並不精通,也沒時間鑽研,但對他而言,這仍然是一個很有利的條件。

    畢竟,在席卷世界的大戰爆發之後,倘若沒了網絡,不論NEP_871、還是自己,都將被困在孤島般的愛達荷內陸。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